科举制度,是隋朝发明的。在隋朝之前的魏晋时期,选官制度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一种发展和延续,造成的后果是门阀贵族控制朝廷,所有的权力都在贵族阶层上面,所以导致了当时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朝建立之后,为了粉碎贵族掌权,于是开创了科举制度,无论贵族寒门,一律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做官,有效的抑制了大家族的形成,防止了因大家族掌权而造成的皇权旁落形成的分裂。
科举制度隋朝1 E +草创,唐宋承袭并发展,在明清的时候达到了最高的顶点。考取的功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科举三年Y z 7 l % Z W y一次。宋朝时期,最多的开科取士,大概也就1000多人,但是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则有几万甚至是数十万人,可见科举的难度,能够考上状元更能难上加难9 D 1 Y y 2。
一般考取功名的人,都是当时政权的打工者,最高的职位也就莫过于宰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是古代,却又) 1 ,一名状元当上= M D 8 & e H了皇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源于n B k B ; 4中国文化辐射的~ s } ? / ; Q强大。不管是哪个朝代 N J |,围绕在中国周围的这些小国家,以及与中原政权对抗的游牧民族s K # / s E = _政权,都在学习着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来发展自己的国家。在宋朝的时候特别明显,辽,金,甚至是蒙古都是中原文化与制度的学习与模仿者,在通过不断学习之后,他们这些民族的很多人都汉化了,并且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在西北有一个政权——西夏也不例外。虽然李元昊在开国之后,一直极力的去汉化,但是西夏国内无不体现着中原文化。科举制度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所说的这个状元就是西夏的状元,夏神宗李遵顼
皇帝在当上皇帝时,对于他的亲兄弟们o , h C 0,都是要进行封王的,在最初的一两$ q _ O w 5代,这些王可能还能处于权力中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的血缘则是原来越远,逐f ; 3 { & O [渐的就只有爵位,而没有权力了。由于古代嫡长子即位制,很有可能皇族经过几代后,就会变成普通人。这个时候,如果想拥有权力,也就只要科举这一条路。李遵顼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远离A ` . #权力中心的齐王,名叫李彦宗。
根据史书记载,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他小的时候就很爱学习,而且博览群书。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考取了功名,而且还, e #是当朝的状元。夏襄宗T ] { h # & O时期,战争连年,而且受到了蒙古军的入侵,导致国家和政权极其不稳定。这个时候,李遵顼的父亲便起兵叛乱,推翻了夏襄宗政权,将李遵顼推上皇位,于是,李遵顼便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皇帝。
但是李遵顼并没有励c e , S x F 9 8精图治6 y ( L z,他在位期间,继续沿袭夏襄宗亲蒙古的政策,不断的向金朝入 8 O n侵,导致了自己国力下降,最终在位十二年后,迫于蒙古进攻的压力,将皇位让位于自己的q u u儿子。他也是西夏史上唯一的一个太上皇。三年后的1126年5月,李遵顼病逝,终年64岁。
李遵顼的庙号是神宗。一般谥号和庙号都是对一个皇帝的总结和评价。根据谥法,“民无能名曰神”,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就就称作“神c ^ w Y {”。李遵顼在考取状元之后,又夺取了皇位,不但没有把国家治理好,反而是民不聊生,自己把自己逼下台,这也真是不知o / 7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