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每提到岳飞,人们总会下意识想到这位跟岳武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金国“四太子”。
后世大量的演义和传说,在歌颂岳飞的同时,D 5 ( { # q也把金兀术和他率领的金军推到了世人的眼前,金兀术一称如此赫赫有名,以至于人们反而忘记了他的真名——完颜宗弼。
兀术,在女真语里的意思是脑袋,换言之,就是e B ~ ;首领的意思。
金兀术,也就是金军的统帅。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位手持开山钺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四太子( ^ n打仗勇猛,膂力过人,赳赳武夫的形象深入人S - ? { @心,大宋更是被他率领的金军铁骑蹂躏地体无完肤。
那这位在小说和评书中凶猛残暴的“立地太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大宋名将试金石
金兀术从小跟随着父兄在战场边长m L m G大,游猎民族骁勇善战的c X N天性在他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当年灭辽之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V a : 1 k } f金兀术第一次踏上战场,就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他在弓矢俱尽的情况下,竟然力夺辽兵长枪,左冲右W n - #突,取得了毙敌八名,生擒五人的辉煌战绩。
虎父无犬子,完颜阿骨打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青e 1 z k 8 f 0 s年金兀术
如果说灭辽之战只是小试牛c v s刀的话,宋、金之间的战争则像是为金兀术量身定制的巨大舞台,他从此大显身手,克汤阴,陷汴京,扫荡齐鲁,逐鹿中原,一路所向披靡。
这3 . = _ K a u也给了他一种虚妄的错觉:金军天下无敌,强大到打仗就像割韭菜一样轻而易举。
他的感觉没错,至少在当时是没有问题的。
金兀术勇猛不假,但之所以能进展得如此顺遂,多半还是因为北宋军队战斗力实在太弱,更确切地说,是他还没D ] P o j / 3 D有遇到1 N G S ; b g真正的对手。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对手出现了!
金兀术就此成为了南宋名将们的试金石,他的失败,恰恰点亮+ O K了山河破碎下暗黑星空中那些璀璨的将星。
- 黄天荡一役,成就韩世忠
公元1129年冬,金兀术率领精兵,号称10万,孤军深入,南下“搜山检海”r s ` V _,目的是直取临安A M ` .,a H $ k O M B v捉拿宋高M ( / ] +宗赵构,吓得立足未稳的赵构一度逃N x 2 f } m R到海上苟延残喘。
但金军i } y v * ! g毕竟不善海战,所以擒王计划只能半S i w } ~ d 0途而废。
气愤的金兀术于是纵掠江南,发泄完之后带着抢来的财物、人畜,准备从镇江渡江北返。
公元1130年3月,金兀术率军抵达镇江,早已埋伏+ + h E d o ~在此的韩世忠依托江边的有利地形,率水军封锁各个沿江渡口,截断金军退路,同时指挥岸边的伏兵与江中的r E v e L u O ;舟师前后夹击,杀得金军人仰马翻,溺毙无数。
金兀术眼看形势不对,金军骑兵的优势无从施展,只能改变策略,指挥队伍边战边沿长江南岸西撤,伺机寻找新的渡口。
韩世忠(剧照)
韩世忠很快识破了他的意图,亲率水师围追堵截。
不谙 n Y * _长江水道的金军在宋军锲而不舍的追击下,情急之中闯进了建康(现南京)东北的一个死水港——黄天荡,韩世忠见状,立即命船队封锁了那里唯一的入江通道,准备瓮中X 6 *捉鳖。
金兀术被困守在荡内,数次组织突围,都被宋军水师结结实实地揍了回去。
走投无路的金兀术万般无奈,不惜重金访求对策,重赏之下,当地乡民献计,告诉金军利用一条河汊j b m !故道,开渠30里,金兀术这才侥幸逃出黄天荡,但面对绵延在江中的韩世忠水师海船,却依然束手无策,金兀术只能故k r l技重施,出重金求破敌之方,最终在一个王姓汉人的指点下,采用火攻,这才逃出生天,但经V q c V (此一役,损失惨重。
- 和尚原一役,成就吴玠、吴璘兄弟
公元1131年10月,在江南吃尽了苦头的金军d 6 u x $ O在金兀术的带L C u 5 x L 7领下,转战川4 6 Q r ^ A }陕一线,希望s 5 # S x 从西南方打开一条入蜀通道{ F p n。
时任Q s ~南宋陕西诸路都统制的吴玠,与其弟吴璘合力,仅率数千兵卒扼守在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现陕西宝鸡西南),以弱势兵力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凭借` P 3 D ; ^ ) y有利地形抵挡住了金军先锋{ ? . . Q数万骑南侵的步伐。
金兀术闻听大怒,亲率主力前来,造桥跨河,连营接寨,对和尚) 9 } { L % r O原发起总攻。
吴氏兄弟(剧照)
大军压境b ( 9 U r,敌众我寡,形势万分危急,吴p { D . U ) E i玠召开战前总动员,慷慨陈词,m ; H F Z %激发士兵斗志,在正面利用床子弩等优势武器硬刚的同时,选调精兵强将从小道绕至金军侧后,截断了金兀术的粮道。
吴璘则亲率骑兵埋伏在金军的退路上,当金兀术因为粮草不济退军之时,吴璘以逸待劳率兵夜袭金营,d $ ) q 7 |一战杀得金兵死伤大半,金兀术在混战中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须髯,仅x a ] 6 ( P f n c以8 G w , m u身免”,可谓一败涂地。
- 郾城一役,彻底成就岳飞
金兀术与岳飞,一对正儿八经的老冤家,尽管之前交战多次,但这一次,才是两} | K人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对决。
公元1140年七月,岳家军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城池,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个不利的局面,就是兵力分散。
金兀术探] s J知到这一重要情报后,亲率一万五千精锐骑兵、十万步兵,甚至还带上了他的看家老本——铁浮屠和拐子马,排山倒海般直扑岳飞的中军大本营——郾城(现属河南漯河),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消灭岳家军,毕其功于一役。
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岳家军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短兵相接中金军尝不到任何甜头,金兀术大手一挥,曾经在中原战场上R g _ 0 % G G 2 ^所向披靡) O f b t / a ^ ]的重装骑兵——铁浮屠+ C C O隆重登场,同时左右两翼的拐子马也加入进来,配合作战。
金兀术信心满满,铁浮屠出征,寸草不生!
岳飞(剧照)
谁知岳飞对此早有研究,并根据铁浮屠和拐子马的特O ( w w Q A # e a点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岳家军步兵手持砍刀、大斧,专找金军战马H l 防护最薄弱的关节处下手,_ _ P 霎那间,战场嘶鸣惨叫不绝于耳。铁浮屠由于是战马间互相锁链,一旦有一匹战马倒下,队列里其余的战马也就无法前进,瞬间失去战斗力。
岳家军就这样上砍金兵,下砍马足,大破铁浮屠、拐子, v 1 1 ; , 0马,本来战斗力就爆c O u $ | 5 ! A k表的岳家军因此士气更为高涨,个个奋不顾身,以一当十,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在失去强力后盾铁浮屠后,根本架不住如此凌厉的攻势,兵败如山倒。
金兀术捶胸顿足,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鸣金收兵,收拾残勇,落荒而逃。
大金天下操M % V i :盘手
连年征战,胜败& 6 m ( = F q m实乃兵家常事6 2 U V,不过总体来说,虽然金兀术经c L 3 . R {常碰到这D o ^ A 9 z些他啃B # D R ) [ /不下来的硬茬,但他的军事生涯总体还是成功的; j 6 A g 6,不过你要是以为他只会打仗,那就大错特错了。
金兀术不但上马打得了天下,下马同样坐得稳庙堂,在金朝初年普遍重武轻文的背景下,他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女真统治者文治不足的困境。
即便没有那么出B H , q 2 P类拔萃,但6 Y ] +政治家的称谓,他还是当得起的。
- 不战而屈6 , A人之兵
军^ F E O Z c # J Q事是政治的延续,金兀术并不是个粗人,自然深谙此道。
公元1141年,岳飞在中原一路势如破竹,眼看收复大业将成,吃尽苦头的金兀术虽然在军事指挥方面输人一筹,但他并没有像一介武夫那样负气蛮干,而是采取迂回战略,P W 7 Y釜底抽薪。
他用极其敏锐的政治头脑@ J l精准地j ~ u ( N { M n o摸到了南宋的致命弱点——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
赵构、秦桧(剧照)
所谓打蛇打七寸,金兀术抓住赵构偏安一隅、适可而止,同时又忧惧武将势大的心态,利用岳飞急于收复中原甚至不惜抗命进军的机会,通过秦桧这个内奸暗下手脚,让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撤军,一举扭转了不利的局势。
一封“必先杀岳飞,l A i ] = P ! T n方可议和”的密信轻而易举地将南宋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北伐扼杀掉了,岳飞和他那丰满的理想最后也随着风波亭那一杯毒酒而最终灰飞烟灭c u ` Q T = / 。
吃过这亏的除了岳飞,还有吴玠、吴璘兄弟。
由于英勇善战,谋略出众,他们镇守的川陕N e y J = 6 H 9 1前线给金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样是在1141年,金兀术瞅准时机,致书赵构,以议和条件为由,让赵构下旨令吴氏兄弟退兵,一下子解了前线金军的燃眉之急。
不战而屈人之兵,尽管手段不是那么光明磊落,但结果确实对金军极其有利,以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胜利,这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家必备的基本素养。
- 革除弊政X R X z h l v |,启用汉臣
113= ? $ { ? e Y Z 5年正月,金太宗崩逝,当时疆域初定,百废待兴,老一辈开疆拓土的时代使命基本完成,随着金熙宗的即位,高层换y 1 w h ! h 0血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就是U F Y :大刀阔斧的改革。
作为熙宗的叔叔,常年征战的金兀术在对宋的一次次战争中,逐渐意识到文治和教化的重要性,统治的长治久- G 3 W B安绝不是靠单纯的武力压服就能实现的。
同时,从黄天荡之战开始,具有先进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代表文明方向的汉3 e F d C T _ =人就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在惨痛的教训面t q : S X前,他不服不行。
金兀1 6 c % V ` v g 术的很多想法和熙宗都不谋而合,因^ : V $ U此,G 0 G他也就成了改革派坚定的支持者,熙宗对这位叔叔无比信任,放权让他革故鼎新。
脱下P p H d h ! J s戎装,治国理政
1137年,在金兀术的支持下,金朝废掉了傀儡“伪齐”政权,政令收归朝廷,同时设行台尚4 D o [ # T书省统一管理。
金兀术在行台大力革除弊政,采纳汉人范拱的建议,减税三分之一,同时顺应民心2 j p U,裁撤“伪齐”官兵,F l D k 4 Z & l I让他们卸甲归w u a 4田,增加生产劳力。
金兀术还在中原大力推$ X _ 1行文治,选贤任能,尤重财臣,m * ) L O ~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赵元、蔡松年c b、许霖等人,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世宗朝,还仍然是国家栋梁,理财重臣。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的这些举] 1 V y 3 o C I动,客观上对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南北和好
涸泽而渔,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金兀术从军s P j K & E事统帅到治N N / g A o国能臣之间意识形态上最大的转变,同时,军事上的多次失利也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宋、金的相持局面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金朝初立,统治尚未稳固,内部矛盾重生,以大金当前的国力、财力以及军力,都不足以对南宋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当务之急,还是1 a q K f ~ w |优先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时机成熟之后才可再作计议。
应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
宋金形势4 T = / h图
所以,在金兀术的力主之下,当然,也在宋高宗的努力配合之下,宋、金于公元1142年二月正式签订“绍兴和议”。
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淮水上游的唐邓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让给金朝。
南宋向金称臣,输纳岁币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此后的金兀术,一直2 U = { C坚持南北和好的政策,终其一世,金朝都没有再主动开启衅端(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这份让后人感觉受尽屈辱、称臣纳贡的和议,实际上带来的却是两国间整整二十年的和平时光。
这二十年的边境无V 8 G # u B 0战事,对于宋、金两国经济文化的恢复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讲,金兀: ; D o C J术的作用应该还是值得肯定的。
公元1148年十月,独掌大金军政大权的太师金兀术病逝,因其功勋卓著,= ( ~ M ~ ( Y死后配享太庙,也算是为他辉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语
抛开成见,金兀术作为女真大金的开国功臣,他对于金朝前期的建立和稳定,作用I : p y K T是毋庸置疑的。
他身为金国皇室,一生的使命就是领军征伐,开疆拓土。应c r ? { o G M该说^ N b a ,,他统军的能力是有的,但并非人中翘楚,这从他几次三番成为南宋“名将制造机”上就可窥见端倪。
他刚Y W - ~勇无畏,孔武有力,但又不是简单的痴夫莽汉,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和应对,使他明显有别于普通的领军之帅,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认清现实,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让他在后军事时代的政治生涯中如鱼得水,客观上b - x 5 ] C [为金朝的发展带了积极的影响。
从军事角度来讲,他是个二流的将军,但从政治角度来说,他是个一流的统帅,这就是真实的金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