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代帝王长久以来的追求。不过,皇帝也是人,而不是所谓的“奉天承运皇帝”,更不是“天子”,自然也会生老病死。相反,大部分皇帝不仅没能做到“长生”,反而会比较短寿。“天子”一说无非就是诓骗一下外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皇帝们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为了在自己死后皇权能- 8 ,够平稳的过渡,不少皇帝便早早的册立太子。君不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杀。
玄武门之变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挑选- = A“继承人”一事L ? | [ 9 Z上也是格外慎重,从褚英被x 7 6 z p杀到代善被废,最终心灰意冷,为了避免死后的皇位争夺,推出了“八王共治”。
不过,令努尔哈赤没想到的是。代善,这个曾被自己选为“储君”,后又被废的儿+ o C % N n / s子,最终却成了“大清”政权安稳过渡的定心丸,避免了后世的“夺嫡之战”。
野心勃勃的代善
努尔哈赤的第一位继承人是褚英,这个战功赫赫的嫡长子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不过,褚英一掌权) j ) # O u F就急于扩大自身势力,打压其他兄弟、大臣。遭到“四大贝勒”、“五大重臣”的联手控告,之后又因“意图谋逆”而身陷囹圄。最终,努尔哈赤在深思熟虑两年之后,诛杀太子褚英。
影视剧作品中的代善
太子褚英被废一事,除了褚英操之过急打压兄弟、大臣咎由自取以外,背- r Y c | +后也浮现出代善的影子。
“四大贝勒”、“五大重臣”的联手“控告”是褚英丧失继承人身份的最直接原因。
“四大贝勒”是指受( A V努尔哈赤重用的四个子侄。 Z F k S他们是:次子代善x 1 {、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
“五大重臣”是指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一直追随: ] 9 V I & j 4 .左右的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里和安费扬古。
这九个人都是“后z E 9 T 5 / E z金”基业的基石,他们的“控告”,在a B 6 8努尔哈赤的心里也是占据相当大的比u L U q O H s Z M重。
但当我们Y 0 c g s # n w仔细品读,却发现“四大贝勒”、“五大重臣”联手“控告”| 6 L的幕后推手,却直接指向了代w 3 y k g F 7 ,善!
清初“四大贝勒”画像
按理说对于控告褚英一事,“五大重臣”是不应该参与9 b W s的。此时,努尔哈赤为了摆脱对“五大重臣”的依K H ; ; r + e -赖,加强“汗”权,正逐渐提高亲贵们的权势。况且,褚英作为太子,代父行国事是经过努尔哈赤授权的。身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褚英必定是他们未来的效忠对象。得罪未来之主,显然是不明智的。身为外臣,去控诉太子,参与皇家内部“家事”,难免有“僭越”之嫌。因此,即使“五大重臣”受到褚英的极力} k % P b ) N . 1打压,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绝不会贸然去指责太子。
再看“四大贝勒”,阿敏作为努尔哈赤的侄子,也算半个“外人”,没有丝毫继承大统的可能。) m `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虽然身为皇子,但此时年纪尚轻,虽屡立战功,但相较于大哥褚英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唯一能与褚英抗衡的只有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女e Z = b y S O G }真没有嫡长子继承的传/ % - f X w 0 B C统,况且代善也是大福晋所生,所以在身份上并不次于自己的大哥。在军功方面面,代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曾被努尔哈赤赐予“有清一代,仅为代善所独有”的“古英巴图鲁”称号,以此可见其功劳之高。
影视剧作品中的褚英和代善
所以,真正能撼动P B j % % 6 ?褚英,并且能从中获得巨大“收益”的只有9 R ] { Y代善。
当然,以代善一人之力对抗褚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联合“四大贝勒”其他三位也还存在变数,容易陷入争嗣之嫌。所以加上德高望重的“五大重臣”无疑是最稳妥的。加之o ] T . z 0 G *褚英的步步紧逼,最终,九个后金的顶梁柱一拍即合,顺利的废掉了太子。
从太子被废一事,我们足以见得代善的野心,对于皇帝之位,代善也是- ( ; F n ] ^垂涎三尺。褚英政治上的失误正好给了代善机会,当然,他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代善和皇太极的交锋
褚英被废后,代善在努尔哈赤决战乌拉、攻克旅顺的战役中,建言献策,立下大功,逐渐成了仅次于努尔哈赤的二号人物。努尔哈赤更是曾在一众大臣面前宣布:
“待我死后,将我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
这/ o {种“托孤”的举动,俨然坐实了代善的储君身份,不过,在接下来的一连串斗争中,代善却败下阵来。
影视剧作品中N - O u ? M T F F的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
首先而来的是“大福晋事件”。
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代因扎向努尔哈赤报告了这样一件事:
据史书记载: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与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J b Z [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来往,谅有同谋也!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
事关储君代善和自己的大福晋,努尔哈赤自然b K N c异常慎重,遂派出扈尔汉、额尔德尼、雅逊、莽阿图四人进行调查,并最终坐实了0 8 + 2此事。
在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虽然女真有_ J q m _ M q“父死子妻庶母”的传统,但还是引起了努尔哈赤的震怒。不 L 4 G Q过,毕竟努尔哈赤“有言在先”,最终他放过了代善,只是借大福晋窝藏绸缎、蟒缎、金银财物的罪名遗弃了大福晋。
影视剧2 D A S # l }作品中的硕脱和代善
虽然代善在这件事上成功脱身,但他的“储君”之位,显然已经不牢固了。
在之后的“住房事件”和“硕脱预谋叛逃事件”中,代善暴露了其贪财嗜杀的本性。
在“x * d / / 7 9 ? +住房事件”中,代善屡次向努尔哈赤表达对自己新G E E & X ?分配住房的不满,索要努尔哈赤的居所,之后更霸占其子岳托的住所。
在“硕脱预谋叛逃事件”中,真相尚不明确之时,代善极力撇清关系,三番五次请求处死儿子硕脱,之后更查出其虐待岳托、硕脱二子,引起努尔哈赤的极度不满,对子尚如此,又怎能令群臣兄弟信服呢,最终,代善失去了储君的位e ) Q x子。
代善的被废,一方面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政治上的不成熟。后世史学家曾对“大福晋事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对于此事,皇太极难逃干系。
影视剧作品中的皇太极
如果说褚英被废是代善带领兄弟们的反击,那么“大福晋事件”就是皇太极的主动出击。
皇太极的政治能力显然高出代善不止一筹。从褚英被废,他[ Q d看到了继承皇位的希望。褚英能倒台,] ) , o B . r 5代善自然& U Z [ 0也能。能和兄长并称为“四大贝勒”,皇太极自然也有着过人的功勋,为n 0 /此他一直隐忍着积蓄力量。
此事的本质是小福晋代O s x 6 _因扎和皇太极的各取所需。
“妾举发福晋, 则杀有罪之福晋, 并以举发之妾与夫同居F l J v O s {”。
这是努尔哈赤对后宫立下的规矩。所以,当皇太极找上门来的时候,代因扎自然不会拒绝。
值得一p ] & R x G提的是,在后续努尔哈赤委派调查事件的四人,除扈尔汉与代善互有仇怨外,其余三人皆已投于皇太极的麾下。
皇太极画像
这也说明了皇太极的势力已经完全超过了代善,即使没有后续的两个“作死”事件,代善最终也未必敌得过皇太极。
皇位安稳过渡的定心丸
代善被废以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再立太子,而是推出了“八王共治”。俨然是对自己的儿子们伤了心,又怕日后陷入兄弟相残的局面,索性大家一起相 f E互牵制吧。八王是指八位八旗的旗主。每旗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病逝,在其为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选出新的“汗”成g y # e ]为大金的头等大事。
此时,最有希望夺得“汗位”的是代善、皇太极。一说努尔哈赤曾有意传位多尔衮,但此时多尔衮尚年幼,毫无建树,也不是旗主,自+ Z d ! f ?然没有能力和哥哥们抗衡,自然略过。
影视剧中的多尔衮
代善和皇太极二人中,代善手握两红旗,实力不容小觑,不过最后,代善转而推举了皇太极继位,得到努尔哈赤子侄的一致赞同。最终,皇太极继位H } p I 2 Z 9。
代善在继位一事上的谦让I C j l : ) u之举,一方面是自知不敌皇b u Q I T : 4 +太极,不如退而求其次,_ p X X落个好下场。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从其被废以后,对于继承大宝的欲望也已消融。在皇太极死后的夺嫡之争中的表现,更加能印证。
不知道是不是女真传统,皇% p / y X M太极死后也没指定继承人。
影视剧作品中的豪格
夺嫡之争也远比努尔哈赤死后更激烈。代善、豪格、多尔衮、多铎等人都是竞争的有力人选,夺嫡之战一触即发。不过,此时的代善已然没有了争位之心,转而力主由皇太极子嗣接替。最终,& 6 W i 0 | l在豪格与多尔衮的角逐中,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
代善,从充满野心斗败褚英,到与皇太极对决中的败落,最终选择把皇室和国家的安宁放在了第_ K e c ! C一位。他使清军入关之前的两次嗣位能够顺利进行,稳定了满清入关前的统一大局,不愧为努尔哈赤子孙的“大家长”,满清安邦定国G t k U W z E m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