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写了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唐宋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达平民百姓,人人都爱吟上一两句诗歌,皇帝更是如此。

而且皇帝大多喜欢在臣子们前面吟诗作对,尚且不评判其诗歌的技术标准,这样不仅显示出他们自己对文化的见解,更能让大臣们一再表示钦佩赞赏。

赵匡胤写了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记得有一回,赵匡胤的后宫嫔妃给他生了个儿子,赵匡胤子女不多,于是大喜,下令大赦天下,又开夜宴宴请百0 o V ^ j [ ?官。当时正值明月东升,众人陪着赵匡胤饮酒取乐,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头有些昏沉了,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不知怎么来了诗兴。

他摸着下/ u | 1巴,摇v 8 L p N W $ T g头晃脑吟出了半首《绝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臣子们一听,纷纷叫好,又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结果呢,赵匡胤说完这两句,下面的不会说了,毕竟他是武将出身,文采有限。

赵匡胤写了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大臣们也不敢戳破事实,连忙说皇上您醉了,早点回去休息吧,把赵匡胤| 0 + {请回了寝宫。

或许看到这里各位A ~ F q # s会以为不久便有才子能补出完美的句子,毕竟宋朝是个文化繁荣的朝代,人才绝对不缺,但毕竟是皇帝的诗,谁敢随便接下去呢?

接满意了当然好,但皇帝要& Y z ~ ! [ F # E是不g - S满意呢?恐怕人头不保,b } a T加上赵匡胤这前两句确实很巧妙,所以400年过去了,都没人敢接。

赵匡胤写了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直到9 g s = u t i13B v i 7 ? g ] $ +68年,朱元璋在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明太祖。

朱元璋可是一位“草根”皇帝,从小种地、放牛、当和尚、当乞丐,确实没读过什么书。

但他很好学,通过自己的不q 7 # z d懈努力,也读) i Q了不少书,时不时也写写诗,虽然水平不太高: u e ) q Y Y J

但同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听说当年赵匡胤那半首无人能接的诗,顿时兴致大发,要自己来试试,看着那两句诗,他思索片刻,开口说:\"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赵匡胤写了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_ ` ,然,朱元璋是把自己身经百战才: G -建立明朝的事,加进这首诗中了,明朝大臣们E 3 (听后,也跟几百年前的宋朝大F % + 4 $ Y B臣一样,极力夸赞。

然后,朱元璋就将其命名为《咏月诗》。

当然了,后世文人其实是有些看不起朱元璋的,说这不过是一首打油诗,狗尾S U V续貂,但诗这个东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还需大家自行判断。

上一篇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真实的命运如何?还有很多课本没有说的

下一篇

@程序员,让8年京东架构师为你解析云原生监控和日志解决方案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