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上千年的古代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北伐。但是,在这些由南向北的战争当中,却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成功了。
那T } 2 @么,为什么朱元璋就会成功?其他的很多次北伐,为什么就会失败了呢?
1.古代为什么北伐总是失败
在古代历史上,比较出名而且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北伐,大概有近二十次。比如三国时诸葛亮就曾六e p O g , o {出祁山,东+ = T Y [ S x {晋时闻鸡起舞的祖逖北伐等等。
在思考为什么北伐会经常失败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考虑另一个问题。
一个时间问题。
实际上,这些近二十次北伐当中,一多半以上,都是发生在元朝以前。而在元朝之后,比较有名的北伐,就只有朱元璋这一次,再加上南明政权那一次。
这两个问题,看似不怎么沾边,但后者其实是前者的根本原因。} 3 k @ Q
一个实力差距的问题。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南北方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北强南弱。
我们这个民族,最开始发源于黄河流域,然后逐步开始朝外发展。这就造成x ` L h @ 4 V z {了,古代中国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南方,则相差极大。
比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从地图上看,刘备在占领了益州之后,地盘其实和曹操/ W ! o ? ; C T相差不多了。可实际上,古代一个国家的国力,是不能以地盘大小计算的,最重要的,其实是人口数量。
要论人口数量的话,G M = x O s Q $ r吴蜀两国加起来,都没到% p J J X q d X魏国的三分之二。至于蜀国本身,按t M 6 5 . 0照史学家的估8 v计,可能只有魏国的h H ) A | r 9 Q五分之一。
综合国力相差至少五倍以上,如此大的差距,诸葛亮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北伐成功了。
但在三国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便开始渐渐南移了。比如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很多北方的世家大族,全都迁到了南方;又比如北宋末年,金人铁蹄南下,经济中心再次开始朝M y g v j . @ 0 q南方移动。
到了南宋末年以后,基本上才终于形成了南强于北的局势。
所以,古代的很多次北伐,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国力原因。而到了朱元璋时代,南方已经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中心,人口也要胜过北方。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元璋统一南方+ } l [ y A后,才有了和北元一决胜负的本钱。
2.当时的北元政府太b S m x $乱
当然,除了国U K y o B L E y @力的原因以外,朱元璋之所以能够S t C f x ! d o成功,北元政府内部的矛盾,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有些熟悉元末明初这段历史的朋友,或许产生过一个疑问:在红巾军起义后,朱元璋一统南方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好像就是陈友谅和张士诚,最多再加上雄踞西南却英年早逝的明玉珍。至于北元朝廷,在这个过程中好像一直在边上看戏。
这其实也不能说是一种错觉,因为从某种意义1 / ) y上来说,这还真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元朝末年,当时南方随着红巾军的起义,很快就变成了一团乱麻。当年北元政府在南方的统治,短短几年之内,就被摧毁殆尽了。而在北方,当时的北元朝M ; f z ]廷,虽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根本无力解决。
首先,当时的北元政府内部,官僚体系太过腐败。红巾军能成功起义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元朝末年黄河泛滥,朝廷打算修黄河。这个事情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朝廷用以修河的拨款,被官僚体系层层叠叠的过手之后,剩下的已经寥寥无几。在这 / ) , n K s种情况下,为了完成( # p C 8 w修河的Z z q 4 +任务,元朝的官员们就只能去继续压榨底层民众,最终逼得大家起义J C K ( H 9 1 y }造反。
其次,当时的北元朝廷中枢,一样非常混乱。丞相伯颜把持朝政,排斥蒙古诸王,导致内部诸多势力相互倾轧,争夺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也就抽不出太多心思,去对付南方的起义军了。
另外,元朝末年的军队,战力上也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当年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如今只能算是一堆垃圾,根本就打不过起义军。在此之下,北元的那些将领,谁都想保存实力,自然更不想去南方绞杀起义军了。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仅仅几年时间,元朝在南方的统治,便被彻底摧毁了。
3.朱元璋的三步走战略
朱元璋统一南方,j 2 I @最大的敌G * U人,就是陈友谅。但是在打赢了陈友谅之后,接下来的路,朱元璋就& P Z x 9走的: , ] $ !特别顺利了,甚至可以说,运气极好。
雄踞西南的明玉珍,壮年而死,导致群龙无首。明玉珍死后,朱元璋只是派一^ % @支偏军,就拿下了庞大的西南地区,不费吹灰之力。而旁边的张士诚,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再经过一段{ p q B ( d [ v `时间的围城后,同样轻松拿下。
所以,除G m K z J 5 / A 了和陈友谅的一场大战之外,朱元璋剩下的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倒是让麾下兵马得到了磨砺,得到了一支百战之师。
公元g j 1 M X p c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这时的朱元璋,已经近乎z J O h u * 5 J统一了这个南方,麾下军队战力E 1 v # 2极强,统治疆域内国力亦是颇强。至少相比于北方a # [ _ I腐败已久的北元政府,是存在一定优势的。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开始决定北伐,优势是在他这一边的。
不过,当时朱元璋面对的情势,也不是特别的好。破船还有三分钉,当年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终究还是有一些残存T m ( ) O ( 8 ,实力的。不说中亚那边的几个汉国,就说中原北方这一带,元军数量依然在百万以上,实力雄厚。
面对这种局面,朱元璋采取了三步北伐的战略。
第一步,是派兵攻占潼关。潼关在C m P中国古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位重要。拿下来潼关,就可以T # | u遏制山西的元朝军队。
当时在山西山西镇守的,W x F l , Y # H -是元朝的最后L K 7 m 8 b ^一个名将扩廓帖木儿,也叫王保保。
拿下了潼关,就意味着可以牵制住王保保援救山东,那么接下来,再派大军去攻占山东,也就相对轻松了。
第二步,在占领潼关之后,中原一带,等于是被明朝军队给一分为二。守w J 7 8 g N + Q住潼关,保证( M ^ 6王保保不会来救援。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攻取河南、山东这一带。I ~ 9 *而且在这个时候,元朝内部的问题,又! { c o暴露了出来。因为当时王保保在和貊高、关保在山西火并,并没有能够及时调集军队救援山东,导致几个月内,朱元璋便成功打下了全部山东、河南地区。
接下! l 2 c K来,就是最重要的第三步? J v 7 ; F了。
打下元大都!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徐达、常遇春带领明朝军队,扫清了山东河南之后,没? a 7 - l有丝毫停顿,在H c 1 O H , q最短的时间内北上,闪击大都。当时的元大都,虽然也做出了一~ f ^ o : . u些反应,调集军队前来救援。但终究是因为动作太慢,而且当时大都附近的守卫太弱,让徐达一击毙命。
元顺帝仓皇北逃,标志n 3 a 0着北元政权,自此被逐出了中原。
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山西陕西的元朝军队,依然极其强大。在未来的数年T o ~ x ~ &当中,和明军打得你来我往。2 E j X 9 * Z但= Z 4 1 S !是,大都的丢失,终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打下了大9 7 O S @都,等于封住了东面所有的要地。王保保就算再有才能,也是无力回天了。
总得来说,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了!如U B t @ p N果当时北元能够反应快一些,或者当时5 ` , H K王保保没有和貊高、关保火并纠缠,亦或者明玉珍没D W R E S 4 3 } -有壮年暴毙,朱元2 ) # g L ` 6 i +璋可能都没那么容易成功。
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成功北伐的朱元璋,终于还是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杰出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