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宋史说实话主要为看宋朝中那么几个传说中的人物:包拯、杨家将、水浒108将及岳飞,前面3个尽管评书、野史中讲的热闹无比、跌宕起伏,但在宋史中仅有包拯与杨业传,杨业传更少的可怜。只有岳飞传,不但单独成传,而且正史. ) Q n ( ( w e也写的如评书一般英姿勃发、威猛无敌。所以要论其功,正史、野史都没有什么歧义的地方,但要论其死,问题却很多。
我所学的中学教科书中曾说,岳飞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c i B V & $陷害致死的,并以此为点展开种种声讨,但此说有些问题:
秦桧
先说一下《宋史》本身的问题,《宋史》是二十四史中字数最多的一部p ; x 0,可是并不是元朝政权多么的重视,反而是g F y 1 p ] % L因为他们的不重视。《宋》、《辽》、《金》三史居然同时修纂,当然主要原因是长期确定不下来以谁为正朔,不过在正式编纂的时候也只是# d }一个堆砌过程,只把宋朝遗留相关史料统统编入,也不加修正和校对,所以《宋史》的字数才如此的} H多。而且在内容上记述的也不够准确,岳飞传极尽笔墨,看着不像正史更像《说岳全传J , = t 0 : ( C y》。岳飞传记载岳云用k ; n W ; } k的铁椎,重八十斤,让我想起关公的大刀。岳飞与兀术的大战那么激烈,居然在《金史》中几笔带过,虽然这必然是金朝记录文件有意为之,但是作为编纂者的脱脱不加补充,实在有悖修史人的品德。
再说一下“莫须有”这个问题。此说仅在岳飞传中出现,而在韩世忠传、秦桧传、高宗本纪中均未提及,没有佐证。然2 i ^ I后就是秦桧在什么情景之下说的这话呢?是在m g X V u f 韩世忠质问秦桧抓捕岳飞的证据之时,秦桧说:“岳云与张宪的书信虽然没拿到,但是事情应该是真的有”,所以韩世忠说了那句有名的话“‘莫X o ; z b C ( o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说这个莫须有是有前提的,] * _ j J 3岳飞下狱,地球人都知道他冤,但是只有韩世忠一个人敢站出来替岳飞说话,韩世忠与秦桧早就对立,所以当韩世忠当面责难的时候,秦桧故意这么说气# r O M 6韩世忠。证据方面,秦桧早已经“拿到了”,岳飞的老上级张俊威逼、胁迫岳飞的两位下属王俊、王贵诬告,人证已有,未拿到书信他们也以“阅后已焚”掩饰过去,在那个重口供轻物证的年代,这些已经O , S N v L够了。
然后再看一下秦桧非要弄死岳飞的原因,《宋史》上说有两点,X D P第一阻止N w *议和,第二确立储君。这两个问题看[ E ? t ( G似是岳飞影响了秦桧在朝中只手遮天的局4 E N B ! # z L面,所以秦桧必须要除之而后快,实际秦桧有背后隐藏着真正的[ U = 5 & j E K主谋—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
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秦桧是兀术的走狗,受金兀术G ( { y 6 ~ y o指使,操控南宋与金议和并杀死岳飞。而在绍兴九年,金主动与南宋议和,归还河南、陕西以及二帝梓宫。随后,兀术杀掉金朝内部主和大臣,再次发动战争,所以第二次议和的推手并不是兀术。真正议和的推手是宋高宗,V ~ 在秦桧传中在记载,秦桧曾三次与宋高宗单独密谈,以确定宋高宗议和的决心。在赵鼎传中也有一段记述V 6 0,金第一次议和之时,群臣认为金人在使诈,可是宋高S : e D宗的反应是大怒。赵鼎劝宋高宗说,换个说法,称与金议和是为了迎回二帝的梓宫,这样反对声就可以小U C | D 1 ( s T了,宋高宗才平息了怒火。可见,赵构早有议和的想法。
兀Q 7 ` p E $ j术
储君这个事情在哪朝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高宗这一朝更特殊,因为赵构无嗣。他无嗣的医学原因众说纷纭,现在根本无法考证,= F n ) g u - a W反正事实就是赵构正当壮年就生不出孩子了。没有办法,只能从皇族中选,万幸找E F 0 y l到了宋太祖的后人,从两个人选了一个立为太子。宋家的皇位传承本来就有个雷, V i V 在里面,赵光义接了宋太祖的班却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到这时才给续上。可是,赵构这个皇帝本来就是捡来的,自己又没有儿子,这时又立了个非自己这枝的皇太子,自己心里没刺才怪呢。岳飞在见过太子之后,居然说“社稷得人矣”,这句话肯定会刺痛赵构和秦l i S桧。现在的皇帝还没死(赵构最终活了81岁,真能活),岳飞就惦记上少东家了,之前的朝代大臣帮助儿子提前弄死老子上位的事Q + * s g y Y情还少吗?
所以,秦桧害死岳飞是得到高宗默许的,并且最终高宗还是下了一道s X l ] H T旨赐死岳飞,当然是不是矫诏不得而知。
主谋有了,秦桧还有一大帮凶和一h M ] m K S ) k大马仔Y / ^ + e a [ s [。马仔就是万俟卨,这人是秦桧的铁x S b ( Q ^ i L杆粉丝,因为他的前任主审不愿意睁眼说瞎话,所以秦只能派他替换。可是尽管Q / I i他愿意出力,怎奈确K i h t T实没有证据,一时定不了罪。此时,岳飞案最大的推手出现,他就是岳飞的老上级张俊。张. 9 h % $ }俊通过手段拿到了两大人证,王贵和王俊。王贵在岳飞帐下曾因犯错差点被岳飞处死,但是就算是这样,王贵说公是公& Z o私是私,诬告e 0 m E的事他不能干,最后张俊私事要挟王贵才让他就范。《宋史》原文“劫王贵,诱王俊”。要说可恶张俊比秦桧可恶十倍,职场斗争怎0 ~ L 1能伤人性命。
现在谋杀岳飞的团伙已经很清晰了,主谋宋高宗赵构,联合主谋金兀术(他提的要, h } % l求是要想议和岳飞必死),执行组组长秦桧,办事人万俟卨(这破名字这么难死),义务帮凶张俊。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会在大好的形+ o =势下一味求和呢?岳飞传中的一段描述透露了根源,在与伪齐刘麟作战之时,南宋两员大u x O v D将张俊和刘光世先期不利,高宗k W _ P不放心又派岳飞前往。但是岳飞之前因为连年征战,又全是夏季出) D ` _ j ,兵,患了眼疾,病很重,可是岳飞还是在接到通知马上启程了。此时刘麟已败,宋高宗在得到刘麟失败的消息时,原话是这样说的:“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1 ) , ~ [ J G 2南宋之初,建于危墙之下,北有不断进犯的金兵,南有各处叛乱,赵构这位继的也有些勉强。岳飞先是在南境大杀四方,平定了南部,然后又把金兵打的望“岳”而逃。北方的百姓、悍匪都响应岳飞的号召,准备反金,而不是宋的旗号。如果任由岳飞打败金,那宋还会不会姓赵,他赵构无法判断。
另一方面,岳飞这人太高尚了,在皇家集权的环境下,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当权者m g -无法理解和无法控制的。U I Y ^ r 3 - f古龙的《三少爷p f Z : v T A V的剑》中曾有过一段描写,书中一个反派大老板的一个手下,既不要他的钱,也不要女人,大老板判断这个人一定是为了权力。岳飞战功卓著,可是不营府第,养子岳云屡立战功,岳飞却拒绝皇7 % B s w帝给他封赏。这样的人在赵构眼中可不是高尚,就是古龙书中说的那样,一不为钱,二不为女人,那他只可能是为了权力,所以这样的人不能不防。而且,在秦桧夺了韩u Q , Z o E s y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之后,只有岳飞屡次上书要求恢复兵权,他的目的是纯洁的,但是在皇G 2 t K帝眼中早就变了味。
可叹,岳飞死于自己的高尚,他一心为国,但是他不明白,在皇帝眼中,稳定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国土和百姓都在其次。岳飞实际是死于皇帝这个体制之手,虽身刺“尽忠报国”,但仍免不了死于帝王之术,这也是中国古时所有含冤而死的忠臣的悲0 m w v p Q . U &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