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公主(1629年-1646年),闺名朱媺(mi)娖(chu)(一说”徽媞“),原封号为坤兴公主,降清后封长平公主,明思宗朱由检次女,母亲愍~ } U l r _周皇后。图为孙菲菲扮演的长平公主。
明王朝覆灭后,民间传闻,江湖上出了一位独臂神} I 3 - z g %尼,武功高强,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她收了八个徒弟,被世人尊称为“江南八侠士”,其中以八弟子吕四娘最为了不起,不但青出于蓝,后来还杀死了清朝的雍正皇帝,间接为~ U c a独臂神尼报了国仇家恨。
这位独臂神尼就是末代皇帝崇祯之女,长平公主。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后,她d ~ ~ d 1侥幸逃脱清王朝的追捕,偶遇高人,习得一身武艺。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长平公主没有这么幸运,她一生从未离开过京城,还裹着小脚,不可能习得傲人武功,更别提本事卓越的徒弟,身为女子,没有能号召天下反清人士起义的影响力;她只是一B N ` n ! m个无助的弱女子,一生毫无建树,只是她的凄惨遭遇很受世人同情。
提起长平公主,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亲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他继位的时候,明朝风云暗涌,阶级矛Z 5 4 s &盾尖锐,他以铁手腕铲除魏忠贤一党,朝臣百姓一片叫好;他勤政爱民& } , p +,平冤狱,重贤臣p E k R b,让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一度有了中兴的可能。
但另一面,他又刚愎自用,v $ ! M x * 3事事独断,朝中大臣无人敢发表意见;童年的不幸让他养成了多疑的性格u ] 2,他错杀袁崇焕,气走祖大寿,自毁明朝长城,他“虽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长平公主是他的第二个女儿,也是他六个女儿中唯一长大成人/ 3 ~的,其生母有争议,有说是周1 d ) i ) * J后,也有说实为顺妃,顺妃产后血崩而死,长平公主被周后收养。
崇祯皇帝十分宠爱这个女儿,尽管因为内忧e 2 J 4外患而焦头烂额,但他依然张罗着要为豆蔻年华w r s 6 C A的女儿寻找驸马,他看中了相貌才华俱佳的都尉周世显M 0 X g ?,本要为二人举办盛大婚礼,但因天翻地覆的局势一拖再拖。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北京城外,而各地勤王之师: + O q I J F却迟迟未到。
李自成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希望崇祯皇帝可以下旨封他为王,给他一块封地,要说崇祯皇帝也十分有骨气,断然拒绝了李自成的“痴心妄想”,于是李自成挥师攻进北京。
亡国已成定局。崇祯皇帝送走了他的三个儿子之后,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道圣旨,皇后妃子全部自尽。
周后痛哭崇祯帝n G E c 7 9当年不该不听她的话,但对时局也无可V M i s k奈何,悬梁自尽了。袁贵妃悬梁时白绫断了,崇祯皇帝提着剑上前将她砍死,一些不愿意自杀的妃子也被侍X T .卫杀死。
处理完后妃后,崇祯皇帝又提着剑来到了长平公主居住了寿宁宫,年纪尚轻的长平公主对于I I }国破家亡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痛哭着跪在地上,拉着崇祯皇帝的衣襟,崇祯皇帝痛S r ; . r I 5 b心疾首地说:“汝何故生我家。”
举起剑,朝长平公主砍去,长平公主下意识地用左手去挡,剑锋扫过,将她的左手硬生生砍了下来,长平公主耐不住剧痛,昏死过去。
崇祯皇帝再度举起剑,想要将公主的脑袋砍s ` * b h下,但“手栗而止”,转身出了寿宁宫,又到了小女儿昭仁公主的宫殿,砍杀了年仅六岁的小女儿。
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入主北京城D k z I u,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身边仅有太监王承恩相伴。
长平公主断臂昏迷之后,不仅是崇祯帝,宫里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认为公主必死无疑,太监何新担心公主的“尸体”受辱,将她送进了外祖父周奎家中。
周奎也觉N v ^ h a A B 5 o得她活不下去,将她安置在一个空房间,只等着她死去,不想公主的生命力顽强,昏迷了五天后竟奇迹般的苏醒了,并度过了失血过多等重重危机,活了下来。(《明史长平公主传》: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c | s O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l 8 , a 6 0 }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
活着却比死去要承受更多。
清王朝取代大顺王朝入主北京后,为尽快抓到明王室男性成员,永绝后患,清朝8 / r i u T S r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至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
实际上,却是打着恩养的旗号,等朱姓王自投罗网后,再将他们全部杀死。而崇祯皇帝的女儿,因为不会被拥立} _ l I , },倒确实是优待。
清政府拨给了长平公主很高的生活费,命令周奎善待公主,以显示清王朝的“深仁厚德”。
可怜长平公主一弱女子,国破家亡身又残,只能任人摆布,唯一使她活下去的% } / = =理由就是她逃出去的兄弟可以带领义军g 4 @反清复明,还她朱姓江山,“生死犹望二王”。
1645年,明太子竟真的在北京出现了。明太子朱慈烺逃出~ @ ^皇宫后,被大顺军虏获,李自成为安抚民心封他为宋王,礼遇有加,四月,清朝统帅多尔衮联合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大战,李自成战败后退出北京,带着朱慈烺南下,后朱慈烺与D ; k大顺军失散,从此过上了颠簸流离的日子。
清朝打出的旗号太吸引人了,涉世不深的太子竟然深信不疑,没A D w 8 ?有去南明投奔自家兄弟反而打算投向清朝,他一路乞讨P ~ i p A V % ; S,终于来到了外祖父周奎的家里。
此时周奎早已投降清g { c +朝,太子的出现令他十分吃惊,公/ 6 0 V H ) 主闻讯而来,见到兄弟,悲喜交加,兄妹两抱头痛哭,周奎对这位外孙实君臣之礼。“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
但随即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眼2 g E n b前:周J F ~ H奎没有朱慈烺那么天真,他深知清朝是不可能容下号召力巨大的明太子,若他收留明太子,他日被清朝知道了,他也会受到牵连,“明智之举”就是亲自将朱慈烺交给清朝,以表忠诚。
长平公主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劝朱慈烺快些离开,不要再来周府了,但朱慈烺没有听。两天后,周奎出卖了自己的外孙,将朱慈烺现身的消息透露给了清朝。
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高兴,明太子这么快就自投罗网了,这无疑给他省下了许多麻烦,但同时他也烦恼,自d V ; n E [ [ g *己前不久才下令要礼遇前明王朝成员,若是直接将明太子处死岂非失信于民,z | o @ # F清朝刚刚入主中原,根基尚q A # O 1 [ e浅,绝不能做出这c ) $ E b c H等食言于百姓之事y A n。
但若是留下太子,又等于号召留9 6 Z I = { 9恋明朝的人反清,该如何是好?多尔衮到底是个聪明之人,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只要这个太子是假的,不就全解决了吗?他密令周奎,指认这个太子是假的 C } 3 - |。
周奎既然可以将外孙交予清朝,现在要他指认太子是假自然不难,但3 0 1 U n公主与太子相拥而{ A x ` 2 ? # M )泣,周奎行君臣之礼的事情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R 8 S [ S北京城百姓情绪十分激动,要求清朝善待s 5 / 6 - l太子,多尔衮不得已召集明朝旧臣,让他们辨认明太子+ o b m U,一些“聪明人”,例如洪# ) b ?承畴,谢升都说太子是假的;也有一些“笨蛋”像钱凤览,朱徽顶风_ d V I ) 硬上,力称太子是真的。
长平公主也被召进宫里辨认,她一见到自家兄弟就哭了,周奎打了她一巴掌,公主受了惊吓,只好说太子是假R g P O G的。“复令宫主认之,宫主见太子泪下,- k @ c b ` `周奎掌其颊,宫主惊走,亦言不是。”
很快案子有了结果,太子是假的,被处死。同时,多尔衮使出高压政策,杀了认为太子是真的的人,压下了波涛汹涌的舆论。
本来就已是万念俱灰的公主再受这一打击,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住,她上书多尔衮,祈求允许她出家。多尔衮当然不会同意,他还要用公主来拉拢人心。
他和顺治帝拒绝了长平公主的请求,为了安抚长平公主的情绪,也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多尔衮下令B ( &,让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成婚,完成这场因战争而被耽误的婚礼。
这时的周世显已经投降了清朝,他一生平淡,没有建树,只因是崇祯为长平公主选的丈夫而闻名。顺治帝亲下圣= * k旨赐婚,同时赐予她大批田地金银牛羊车马。
这也真应了世事难料,造化弄人这句话,同样的婚礼,同样的人,心却早已不是那颗心。
婚后的公主与驸马倒也是N g 1 M [ : d琴瑟| t @ 5 | j和谐,相敬如宾X L # ] | |。但无奈往事种种,心伤难愈。
1645年5月15日,弘光帝溃逃,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军。1645年5月22日,弘光帝被擒获,送往c 6 z + 0 R 0 L A北京处死。
痛苦压垮了长平公主的最后一根神经,1646年,年仅t . y , t十七岁的长平公主带着五个月的身孕猝然离世。
清H P [ ~ [王朝继续利用她的% G & % V剩余价值,为她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将她厚葬于广宁门外。
民间以长平公主为原型,塑造了独臂神尼这= ? t S一人物,表达对长平公主不幸z r { 7遭遇的同情和对明王! F , C朝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