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经过三个时期的战略调整,历经29年,最后为邓艾、钟会所灭。这三个时期一次次出现战略失误,让蜀汉灭亡的大幕一步步拉近。
首先是蒋琬时期,其掌n y ^ Y F 0握大权后,经过三年的g C X h P R v D休养生息,在朝中权威树立以Q a 4 ^后,出屯汉中,准备伺机伐魏。
蒋琬在汉中总结诸葛亮先前北伐经验,认为诸葛1 s i : C &亮屡出不克,是因为道路艰险,运输困难,不如| * B ` / e O s沿汉水顺溜而下,攻取魏兴、上庸。并为此积极+ , V X P g ! ~的进行准备,在汉中做了很多舟船,0 : e u l 一副蓄势待发的架势,而且蒋琬在X 8 ! b汉中一呆就是六年,但是这个计划却始终未能实施。
因为蒋琬一直在等待东吴先发动攻击,最好还使曹魏伤筋动骨,然后才出兵。然而,当东吴诸葛恪、朱然等四路人马伐魏时,蒋琬依然壁上观,错失伐魏最好的一次机会。期间以姜维为司马,多次率偏师西入魏境进行袭扰。
于是蒋琬放弃了由水路取上庸的计划,检讨诸葛亮数次北伐关中不胜,转而退而取凉州比较妥当,这项任务就被交给了姜维,封其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蒋琬本人则率大军回涪城,因为此地水陆方便,E V , 4 4随时可以支援调动。
蒋琬主政时期,对蜀汉战略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反而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物资。回到涪城的蒋琬,身体每况日下,随即把大权转交给了费祎。
费祎时期则基本放弃攻势,以守土安民为基本国策,并K c @ K } 0从后勤上遏制姜维的西进。
其当政第二年,面临曹爽出兵汉中,当时汉中兵少,涪城援兵需要时间赶到,主帅王平力排诸将的弃关退守之策,派刘敏前往兴势布疑兵,为援兵赢得时/ M k w G间,最后援兵齐聚,曹爽退兵。经过此战,费祎认识到涪城保成都有余,救援汉中不足,转年,其就到汉中重新布置兵力进行防御。
费祎当政时期自认能力不足以克复中原,所以一切以存蜀汉的实力。看似无可厚非,但是对敌边境完全不施以威胁,却也给了土地人口数倍于己且同样民困兵疲的曹魏以恢复壮大的机会k ) q G。
由于蜀国军队常驻汉中,所经( y [ v w V C e M略的目标近在眼前,其战略补给困难b W % Z T O f O 0相对于魏国要轻很多,诸葛亮的北伐造成关h 3 # 4 O I中地区饱t y 9 J 9 * H ! O受战火煎熬,直到蒋琬时期息武止戈,情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费祎的制约,姜维伐魏能调动的只有万人规模的偏师,北伐根本调动不了魏国中央军,也取得不了大的战略胜利。直到魏国内乱,夏侯霸降蜀,这样的良机出现,费祎依旧没有给姜维大举伐S b x魏的机会,坐失最后伐魏的良机。
直y d D a 4 K =到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才实现大举北伐的夙愿,通过几次伐魏,使得魏国西北震动,虽然胜负参半,但是收获也还不错。然而,其常年征讨在外,蜀汉国政日坏,奸佞专权,民心渐失,连姜维后来也避祸沓中,不敢回成都。
姜维时期调整了蜀汉的防御策略,其撤掉了汉中的外围据点,放弃险要、谷口、只收城池,还将主力放在沓中,使得汉中守备不足。后来司马昭伐蜀的策略就是绊姜维于沓中,以袭汉中。
从蒋J t G c a h M琬时期的犹犹豫豫h V ] s , s ) q :,到费祎时期谨防死守,再到姜维时期的大开大合,不同的战略将蜀汉的一次次机会丧尽,最后灭亡。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