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三国鼎力其实大多是曹刘之间的战争,而孙权,在曹刘之间的位置似乎有些尴尬,他无论敌对刘或对付曹都是手下败将,所以孙吴在三国之间就像使舵者,曹魏和蜀汉就像不同方向的风,他要随时转. a = V /换方向,即连刘抗曹或连曹抗刘。
前期孙权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后期刘备死了后,诸葛亮一直和他的死对头曹魏过不去,不断挥师北伐,似乎忘. , 5 H :记了他的这个老盟友孙吴。
而曹魏也疲于应付诸葛亮的一次次进0 H N攻,根本腾不出手来管孙权这边。
按理来说,鹬蚌相争,渔翁C ( B得利,曹刘大战,不断消耗国力,而 j M e l 0孙权没有参与大规模的战争,应该民殷国富,不断壮大才是。
然而,渐渐A M V ; + - 2 m )地,人们发现,孙权却辜负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1.不受欢迎的孙氏家族
孙氏家* d 3 }族虽然是江都本土人士,但却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孙坚的父亲z q ) - M孙钟以种瓜为业,好在孙坚年少有为,出来做了官。
依附袁绍,小有成就,奈何英雄总D Q l ] X K X 1是短命,可怜的孙坚功业未成就被黄祖杀死。
留下了孙策和孙权,孙策先前在袁术手下做事,这袁术本是望族,可惜好谋无断,不成大事。
孙策和袁术闹掰了以后,q V T M x带了一批江东以外的人士回到F c u ! r ~ & S了江东。
这b I 0 X o I F些人大致有周瑜、吕蒙、太史慈、孙河、徐琨、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
这些人单拎出来,无论那一个都是8 M k B A O ` }响当当的人物,孙策带了外地士族回江东,这本不为江东士族所接纳。
而且孙策他爷爷还是个种瓜的,种瓜人的后代也想来做一方霸主,简直是个笑话。但是不同意归不同意,可也架不住孙策勇猛啊。
孙策一顿操作猛如虎,江东士族有些人的脑袋掉了一些~ / R )人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坏。
卖瓜的后代如此欺负我们L e 2 8 W ; :,我们岂能善罢甘休,士H X T =族们开始了反抗,孙策在一次外出打猎中被人家结束了性命。
2.守成之君孙权
孙权接过孙策的p ~ e + ( V F基业,做了个守成之君,这V p _ b U F位守成之君的许多行动和孙策一样,也受到了江东四大士族“朱、张、顾、陆”的掣肘。
这些代表人物则是
1.陆$ W a P O , K家:陆逊、陆抗;
2.朱家:朱桓、朱异、朱治、朱然;
3.顾家:顾雍、顾谭、顾荣;
4.张家:张昭、张温。
当初三国鼎力的局面形成,曹操占据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占据蜀中,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只有孙权,似乎名不正言不顺i 9 } !。
从孙策那里接下东吴,看清了孙策操之过急X e ( + ` O的老路子,孙权吸取了教训,先和江东四大士族和平相处,然后慢慢消化。
孙权依靠着孙策从外带来的士族和江东士族达到g 9 ] W制衡,这四大士族起先和孙氏家族配合还是很有默契的,毕竟自己的疆土是不能拱手送给别人的。
三国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吴% t k就占了两处,赤壁之战以及后来的夷陵之战的胜利,都是孙氏集团和四大士族共同抵御敌人的成果。
但是这些士族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别人要占自己的领地时,就特别团结。
而如果要攻打别人V 3 E = n r : 0领地,那他们X [ 3 ^ 8 w K是极其不愿意的 ,况且孙权孙十万的名声在外,没人相信孙权的领军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曹刘大战时,孙权只能窝里斗,根本没有一点长进。
3. 孙权的反抗
孙权称帝后,似P u 4 o ] : p乎一切都得心应手了,诸葛亮和曹丕那边打的z = r A a 1 L *不可开交。孙权可以吐口气了。
作为一p t *个皇帝,先前忙于战事,无暇顾及这些窝里斗,现在终于腾出手来应付四大士族了。
毕竟一个皇帝总施展不开拳脚,受到士族的掣肘是一件非常不爽快的事情,就像回自己家总c U ! { 8 I . N要先经过别人的客厅一样,孙权如鲠在喉,他猫着一个时机。
而太子孙登去世恰好给了孙权这么一个契机。孙权一生有七儿两女,分别是
长子 孙登
次子 孙虑 字子Y N @ d 7 P Z W智,U r _
三子 孙和 字w 0 ! K N ? p s !子孝,
四子 孙霸 字子威,
五* $ k 0 H子 孙奋 字子扬
六子 孙休 字子烈
七子 孙亮 字子明,
长女 孙鲁班 字大虎,
次女 孙鲁育 字小虎,
瞧瞧这两女的字,果真不同凡响,后来她们也确实干出了不同凡响w p J i 7的事L T 6 n 0 ^ _ ` q情。
按照古人立长的这种传统,孙登去世后,应该是孙虑继承太子之位,可是孙虑和他的哥哥孙登一样,也是个短命鬼。
不过用不着担心,孙权儿子多啊 ,于是他便立孙d e h z + +和为太子,接着一批大臣们便先行在未来的皇帝跟前露个脸,纷纷讨好太子,而陆逊则站在孙和这一边。
时间过了不久,孙权觉得太子孙和似乎不如他的四儿子霸儿! n 5 2 ] k 8 [ c有能耐,他还是时不时的夸赞孙霸一番,孙霸长得像我。
这话如果在普通人家说说也就罢了,可这话偏偏是孙权说出来的,于是就连孙霸自己也觉得可能有当太子的希望。
太子孙和更加不自信,接着派手下偷听孙权与臣子的对话,一听不要紧,结果却听出了? ! - { H 7 J 3人O S + S E命案,孙权6 f 1 J 0要废了太子孙和,立孙霸为太子。
孙和六神无主赶紧找陆逊商量对策,陆逊也似乎欠了些思考的时间,立即上奏孙权废长立幼是不合常e r $理的。
孙权这时候发觉自己谈话可能被泄露了,查出了太子派的一干人等,都处死了,唯独留下了陆逊。
为什么留下陆逊呢?首先他是四大士族之一 ,杀他不容易 ;二是给他个不一样的死法。
于是孙权出了一个馊主意,“累遣中使责让逊”,就是让人在大殿上数落陆逊的J = 6罪行。
日日复月月,月月复年年,陆逊颜面扫地,气愤交加M i ] 9 ] f 2,抑郁而亡,一代名士就这样被骂死了,史载“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
孙权在解决士族问题上,似z s ; Z 6 ` d乎有了一点胜利,但是陆逊的死并未对陆氏家族有什么大的影响,他一死,他的儿- K K 4 n 0子立马接替了他的位置。
4.士患未除,党争又起
孙权在解决四大士族的问题上,真的是绞尽脑汁,然而经过他呕心沥血许多年的励精图治,士族之患似乎并没有得到消除,却引来了另一个祸患——党争。
而党争r l x g A ? )之患皆由立太子问题而起,说白了就是孙权本人引起的。
前面说过孙权在太子孙, , q T d t b和和孙霸之间摇摆不定,有废太子立孙霸的心思,[ A a 3 % R P M W大臣们也开始站队,形成了两大派系即“太子派”和“鲁王派”。
孙权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朝廷马上要一分为二了,他要改变这一局面。
于是对手下说道:“子弟不睦, 臣下分部, 将有袁氏之败, 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 安得不Z E L O t Y N乱乎! ”
瞧瞧孙权这是什么逻辑,“孙和孙霸兄弟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天下怎么D ~ ~能不乱呢?”1 ) d 8,袁术袁绍这对兄弟锅也背得莫名其妙。
接着他下令废太子,太子派的9 S Q D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人被杀;斩杀孙霸,2 Y n鲁王派的顾谭、顾承、姚信等人也被流放。
处理了一些党争人物和士族人物H o n # w I。此时的孙权估计有一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昂然斗志。
转H $ d o P 6 | d眼间,七个儿子被折腾的差不多了,他直接跳过了老五老六,选了第七个儿子孙亮做太子。
由于孙亮年龄太小,士族的势力依旧没有解决,孙吴很快便灭亡了。
结论:
孙权年少有为,但生性多疑,有远大的报复,无奈总被四大士族掣肘;他五次更换年号,皆是由于迷信。
曹刘交战时,孙吴已经- j J W自顾不暇# D P +,更不要说发展了,孙权一生都过得不舒坦。
四大士族如鱼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喽里,怎么也取不出来,他可能感到自己生前过的比较憋屈,死后才想被尊) k U / h称为/ j D 7 G p ,“0 f ! J R大皇帝”吧,这个谥号似乎想要超过秦始皇的“始皇帝”直奔“三皇五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