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数十万嗷嗷待哺的宗室是一个影响朝廷安危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朱元璋建立帝国的时候,明朝宗室人口还是少得可怜的。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 o q g p ! y68年)正月初四,40岁的吴王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定国t ` c D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当年起称洪武元年。老朱称帝之后除了封王后马氏为皇后,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外,在正月初五即下旨追封皇族。伯父朱五一被追封为寿春王,四个堂兄分` C ) x I m别被追封为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蒙城王。还在世的堂嫂田氏被封为蒙城王夫人,今天本文的女主角追封蒙城王之女则被封为庆阳公主,夫君黄宝封为驸马都尉。
庆阳公主的诰文:
惟天惟祖宗佑我国家,成兹洪业。王室之亲,皆同荣显。况在宗女,尤为懿戚。用稽古典,宜有褒封。皇侄女长自家庭,已归良婿。兹者朕登大宝,颁以恩Z E X @光。宜守妇道之常,益加恭慎。毋以天泒自高,骄其夫家。当修阃范,以永令名,) ) u ] y M w可封庆阳公主。(《明太祖实录卷一k l C / l ~ U O百七十五》)
庆阳公主的夫君黄宝是武昌人,加入朱元璋阵营后受封帐前参随舍人。元顺帝至正& 5 ? q %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擢兵马副指挥,由于为人谨厚,被老朱招为堂侄女婿。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升任龙江翼守御千户。史载“累从王师征讨及镇守畿甸,多著劳绩。”
庆阳公主受封之后,黄宝也被封为驸马都尉兼镇国上将军。后升任淮安c V }卫指挥使,洪武三年改名黄琛。
洪武四年正月,礼部奏称按《. { C L ; $ Z ?唐宋会要》,皇姑、皇姊妹、皇女皆称公主,其夫称驸马。若王以下,女止称郡主,其夫止Y H N 6 c 称所授官。因此庆 ) M a O k阳公T l r 2主应改称郡主,黄琛应革去驸马都尉诰命,止称淮安卫指挥使。之所以礼部现在才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明朝建立之初很多制度规章都是沿袭蒙元旧俗。在元朝的时候公主的t @ P V 4 #封号满天飞,根本不予区别是否皇女。现在建^ H _ [ M + 3国已经三年,元顺帝已死,明朝根基已稳,朱元璋就要开始逐步去除胡俗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不过由于在世的亲属确实过少,老朱表示“吾兄早亡,惟存此女耳,吾不忍遽加降夺也。其公主封号不去,岁给禄米五百石。夫黄琛仍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在重新颁给黄琛的诰文中老朱对自己的决定向侄女和侄女婿做了耐心的解释,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告诫和希望。诰命原文:
朕稽古典,帝、王` t -之女别之,以三帝之姊妹皆称大长公主。帝之亲女曰公主,其余兄弟之女则曰郡主。所以别尊卑,明嫡庶,斯彝伦之大端也。尔黄琛本朕房兄蒙城王之婿,于礼以职事称之,侄女当名郡主。曩因草创之时,未暇考究,概称驸马。今礼部乃% B L J u y P执礼以奏,请去H v [ o A @ d x驸马之称。朕思止有侄U # x H女,不忍降_ 2 l其e l a ; , + [ Z f旧封,故仍称公主而无公主之食禄。尔琛亦称驸马,不与驸马之门庭,其禄止食前官指挥使之俸。然公主岁禄五百石,视汉、唐郡主之禄亦已多矣。尔其知分守礼,毋骄傲,永保富贵,吉哉。
凤阳明中都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在老家凤阳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长淮等八卫。设留守一人,正二品。以驸马都尉黄琛为留守,授骠骑将军。洪武十七年驸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黄琛奏请修治其岳父寿春王坟,请建享堂,立石人、石兽。老朱对黄琛此举非常赞赏,下旨翰林院撰皇伯寿春王墓文,仍命工部立石。
洪武十/ $ ( { S o 5 B b八年九月十三日,骠骑将军、驸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黄琛去世,享年49岁。讣闻,朱元璋深为悼惜,赐葬凤阳白塔之原。黄琛之子黄铉则特旨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 g 1 c O 5 #佥事。
仓皇逃难的建文帝朱允炆
黄琛死后庆阳公主身体依然硬朗的很,我们在建文朝还看到了她的活动记载。建文四年五月,朱元璋Q , ] E ^第四子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已经杀到了长江边上,在南京城内惶惶不可终日的建文帝朱允炆问计于方孝孺。方孝孺献计请朝廷派人到燕王大营许以割地3 = h q |求和,以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对于这个求和使者,朱允炆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堂姑母庆阳公主的头上。问题是庆阳公主在朱元璋时代当了三十多年的公主,n N y 0 N Q ( ?等到朱允炆即位就被降级为庆城郡主。现在大兵压境,朱允炆哪来的自信认为他堂姑母一定会站在自己身边?(《明史卷一百二十c D 7 w一列传第九》“主至建文时,改封庆成郡主。”)
朱棣也很清楚朝廷派自己堂姐来的目的,一旦和谈不成,压力就在自己? $ V ? k Z身上。但作为一个成b @ .熟而卓越的政治家,这点小伎俩岂能难倒朱棣?(《明太宗实录卷九上》原文:
上见郡主,恸哭曰5 y C _ t [ & }:“我父陵土未干,我兄弟频见残害。人之忍Z o ] ,心,有如此乎?且一入谗臣之言,即如胶漆不可解。至亲之言,纵倾吐肝心,如水洗石。今C K 0 (我之来,岂其得也哉!”言已复哭。郡主亦泣不沾襟,悲不能止。
这里朱棣先把矛头直指建文朝廷在朱元璋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开始残害亲王,是曲在朝廷。随即又指责朱允炆偏听谗言,自己是清君侧而已。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段原文:
上问:“周、齐二王安在?” 郡主言:“周王虽召还,未复爵。齐王仍被拘囚。” 上k ; l益欷歔不胜。
这一段朱棣之所以问起周王和齐王的境况,根本目& 9 & z G 0 k n 7的是探究朝廷和谈的诚意。朱允炆如果有诚意,就应该把二王释放,甚至派周王来和自己谈判。现在二王依旧被拘囚,明显所谓的和谈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
第三段原文:
郡d M ~ n J ? % % y主徐申割{ 9 g ?地讲和之说。上曰:“吾所受皇考封王且不能保,割地何用?且吾来欲得奸臣耳,在清朝廷安宗社,不在地土。吾分地自有皇考所命者,富贵足矣,不愿赢# r S ~ . $ . c余。但得奸臣之后谒孝陵,朝天子。求复兴章之旧,免诸王之罪。即还北平永祇藩辅,吾无他望 Y C a | S 也。” 又曰:“此F % v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我岂为其所欺哉?” 郡主默然,遂辞归。
对于庆城郡主转达b H Y的( i } * d } D -割地讲和之说,朱棣一一予以驳斥,提出自己的终极诉求就是清君侧,杀奸臣。所以《明史》里面说朱棣非要方孝孺起草即~ V & [ E c Q k x位诏书真是可笑之极,朱棣难道要自己打脸?自己否定自己起兵的B O G v m V | W正当性么?
最后一段原文:
上送出军门,谓曰:“为我谢上。, a + O吾与上至亲相爱,无他意也,幸不h G $ U终为奸臣所惑耳。为我语诸弟、妺,吾几不免矣,赖宗庙之灵垂佑,相见有日也。”
这里解释一下,第一个“上”指的是朱棣,朱棣话中的“上”指的则是建文帝朱允炆。“相见有日也”这句话是朱棣通过庆城郡主@ . l ?对朝廷做出最终威胁。
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大内
永乐二年七月十三日, 6 . _ Q T m D,庆城郡主去世。朱棣素服辍朝一日,赐祭。皇太子朱高炽及E H 2 ~ 4 5 # } ?在京诸王皆遣祭。这位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老公主终于得以寿终正寝,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