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提起民国,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军阀大战,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权夺利,经常发动战争,比如直皖大战、直奉大战等。后来老蒋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许多地方军阀对他并不买账,因此又先后爆发了[ _ n + :蒋桂战争、将冯战争和中原大战。这些军阀混战,尽管主体9 B J . l v H R @不同,但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战败m q Y } +的一方只要发一个下野的通电就可以全身而退,个人性命和私人财产都可以得到保全。

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几乎都曾通电下野过,比如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和老蒋等人。这些人在战败后只要通电下野就没有人再为难他们了,过一段时间又可以东山再起。那么为何会出现这L p ) S ~ / z c l种现象呢?有人说这是军阀间不成文的约定,对战败方不8 B . % 能赶尽杀& , - x J 9 2 / I绝,以防止对方鱼死网破,也即所谓的“盗亦有道”。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张勋就 8 z V n S明白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但实权却掌握在段祺瑞手中。@ + O ? o . B黎元洪不] H ] W s t 6甘心当一个傀儡,二人之间矛盾不断,最终形成了“府院之争”。时任安徽督军的张勋借机以“调停”为名率领y l | {_ ( p : ; 1 : |子军进京,将黎元洪赶下了台,拥立已经退位了的溥仪登基,史称“张勋复辟”。

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张勋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段祺瑞称张勋为“逆贼} n n ! W P ~”,并在天津组织了“讨逆军”对* - t T `张勋开战,张勋的辫子军不是对手,一触即溃,这场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就结束了. { - w q ) D +。按说,作为这次复辟主谋的张勋应该在战败后受到严惩才对,但他仅仅发了一个下野通电后就跑到天津当寓公去了。不论段祺6 ~ L l U o瑞还是冯国璋都没有对他进行追究。不仅如此,徐世昌出任大总统后还任命张勋为林垦督办,但张勋认为这个官太小,有失自己的身份,竟然拒绝上任。

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那么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何对张勋如此纵容呢?溥仪在自己的自传《我的] 7 y - ) ? v q前半生》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段祺瑞和冯国璋本来是要对张勋追责的,但张勋警告他们说k H 3 } ? | & S:“你们不要逼人太甚,把一切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必要时我会把有关的信电和会议记录公布出来的。”段祺瑞和冯国璋一听H } I X S u Y k O这话,立马就焉了。原来张勋在准备复辟之前就在徐州召开过相关会议,当时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派了代表,而且声言Z g @ | S w Z支持张勋,. . ( ; f . . O这些都被张勋记录了下来。正是手中e ` $ O R _ n有了这些东西,所以段祺瑞和冯国F 1 8 0 1 F璋才不敢拿张勋怎么样。

民国军阀混战,为何战败者只要下野就能全身而退?看看张勋就懂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张~ m # : @ w u f勋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其他战败的e 1 8 r D % T /军阀为何只要发个下野通电就能全身而退,因为他们手中都握有一些对手不愿意示人的东$ y . ` c o西。比如冯玉祥就曾多次和老蒋开战,也曾多次下野,但老蒋不仅没有对他追究,还让他当[ t x )了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老蒋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收揽人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冯玉祥作为他的结拜大哥,d ^ ) 1 w手中肯定有老蒋不愿意示人的东西。那些在军阀混战中失败了的一方,之所以发个下野通电就能全身而退,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侵删p I % i c T {

上一篇

曹操通过掘墓以充军饷,那么刘备在小小的新野县城是哪来的钱征兵

下一篇

光绪和慈禧死后,难道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是三岁的溥仪?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