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2017 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花落伊朗导演阿斯哈 · 法哈蒂的《推销员》

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 2012 年,阿斯哈 · 法哈蒂便凭借《一次别离》斩获奥斯卡小金人,至于其他的电影奖项,自然也是拿到手软。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这让一直有着奥斯卡外语片情结的国内观众纷纷侧目,再联想到此前口碑甚佳、感动无数人的《小鞋子》和《天堂的颜色》

即使没看过也或多或少听说过的名声在外的《樱桃的滋味》……很多人在哀国内电影不争的同时,也会像样地来一句“厉害了我的伊朗电影”。

伊朗电影真的很牛吗?先上结论:是牛,但牛的背后有着很大的危机与缺陷。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伊朗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不远,但由于政治等原因,大多数国人对其却知之甚少,这就更给伊朗电影加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光环

因此目前国内影迷对于伊朗电影是存在相当多的误解的。

在一些人看来,伊朗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似乎和她的海湾石油邻居们一样是“文化沙漠”,遑论电影发展

另一些人认为,即使电影勉强在伊朗扎根,伊朗国内严苛的审查也势必会牺牲电影的观赏度与艺术内核。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脑补了种种困难后,他们对于伊朗电影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坚持制造声浪表示出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从而生发出了“伊朗电影很牛逼”的观点。

事情与他们所了解与想象的有所不同。

起码在电影这件事情上,伊朗并没有落伍——早在 1906 年,尚处在卡扎尔王朝末期的伊朗迎接了西方的电影技术,同时建造了对国民开放的电影放映厅,1909 年,伊朗第一部无声默片就出现在了电影放映厅中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卡扎尔王朝覆灭后,电影在更加西方化、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中蓬勃地发展着。

熟悉伊朗电影的读者对导演伊斯梅尔 · 库尚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巴列维王朝时期最著名的电影人之一,被誉为“波斯电影之父”。

除此之外,70 年代,伊朗一些导演的作品甚至登上了欧美的电影节并广受好评,伊朗政府也在德黑兰和设拉子等大城市开办了自己的电影节。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上世纪 70 年代末,巴列维王朝大厦将倾,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同其他产业一样,伊朗电影业的发展几近停滞。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又遇上两伊战争,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统计显示从 1979 年至 1983 年间,伊朗平均每年只能生产十几部影片,在当时这一数字还不到那些电影大国的零头。

80 年代中期,随着社会逐渐稳定,伊朗电影业逐渐开始走出低谷,恢复元气。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这一方面离不了政府的支持:成立法拉比电影基金会,为电影人拍片提供经济支持

另一方面也算是吃了巴列维时期的“人才红利”——生长于此前健康良好的电影从业环境中的第二代导演群体进入创作黄金期,优秀电影层出不穷。

神秘的伊朗让我越来越向往

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牛

上一篇

胡可机场look真随性,一身休闲装好低调,与沙溢互动小动作太甜蜜

下一篇

离开浓妆和滤镜:杨幂第一眼以为赵丽颖,高圆圆一点不像70年代的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