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个国家,对于未成年人都是有法律保护的,这是来自未成年人的权益,本身是关爱未成年的一种表现。
但如果这种权益被未成年人当作行凶作恶的铠甲和庇护,又会怎样呢?
今天要来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看得让人非常压抑,因为同样是未成年人,受害者遭受侵害自杀身亡,凶手却受到法律保护而被判无罪。
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又该怎样为自己的孩子伸张正义呢?
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看这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妈妈别哭》!
继《熔炉》后的韩国现实主义电影
说到压抑的电影,大家可能会立马想到《熔炉》,的确,正义之人太无助,受害者要么痴傻,要么聋哑,凶手有权有势,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观众看完之后觉得压抑的痛苦而难受,痛苦的声音没地方发泄。
而《妈妈别哭》这部电影,就是继《熔炉》之后的有一部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还入围了釜山电影节。
该片演受害者的年轻演员吃还凭借此片被提名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也算是一战成名。
值得一说的是,这部电影与《熔炉》一样,也是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来。
只是相对《熔炉》来说,这部电影的评价不算好,豆瓣评分只有6.4分,甚至上映初期被抨击为烂片,影响力也算不上大。
那么这部电影又说了一个怎样压抑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电影吧!
女儿遭三人侵害自杀身亡,母亲为女报仇
女主是一个离婚的单亲妈妈,她独自带着上高中的女儿小雅生活。
女儿17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她喜欢上了学校里的一个黑发男生,但闺蜜告诉她,男生是个小混混,最好不要接触的好。
但小雅就是喜欢男生,两人有了些交集。
某天,小雅约男生在图书馆见面,男生却回复小雅,要她独自到学校的顶楼上见面。
小雅独自赴约,但在楼顶的不止男生一个人,还有他的其他两个哥们。
三个男生将小雅绑住,对她实行了侵害,甚至还拍下了视频作为威胁。
妈妈再见到小雅是在医院,遭受侵害后的小雅狼狈不堪,虚弱无比,虽然三个男生也很快被抓,但因为是未成年人,这三个家伙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了。
但每次作案后,一方面是法律对未成年的保护,还有就是他们家都挺有钱,可以花钱让受害者家属和解。
放在小雅的案子上,也没有例外。
三个男生的家属傲慢的见了女主,希望她和解,而且还责怪说是小雅勾引他们的儿子。
法庭上也觉得是小雅先约的男生,认为两人是情侣关系,甚至说证据不足,最终三人都被判无罪,其中一个稍重的也只是短时间监禁而已。
但这并不是结局,小雅的笑容不见了。
某天其中一个男生还发消息威胁小雅,让她赴约,小雅带着刀,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件事,大不了与对方同归于尽。
她假装是去上课,却在赴约后,再次遭到三人的侵害,她手中的刀只被对方看做是玩具,根本保护不了自己。
再次遭受侵害后,小雅再也忍受不住伤害,用刀割掉自己的头发,也选择了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浴缸自杀。
妈妈发现的时候,小雅虽然被送到医院却流血过多身亡。
在冰箱里,妈妈找到了小雅订好的蛋糕,上面写着“妈妈别哭”!
警察也劝告女主妈妈和解,还能拿到钱,法律不能拿这些未成年怎样的,何必呢?
但哪个当妈的能接受这个事实,眼见着法律不能惩戒恶人,女主妈妈选择亲自复仇。
她先是杀死了其中一个男生,之后又开车撞死了另一个,只剩下小雅曾经喜欢过的黑发男生。
对方说是受其他两人的威胁,说自己是无辜的。
女主妈妈相信了,杀害其他两人后想自杀,但却接到警察的电话,黑发男本来就是主谋,根本不是无辜者。
女主妈妈放弃自杀,选择追踪黑发男,并将其抓到了顶楼打算捅死对方。
但警察赶到,他要女主妈妈放开男生,杀死对方,她的女儿也回不来。
但女主妈妈仍然要杀死男生,却遭到了警察的射杀。
在受害者家属和犯罪者之间,警察选择了后者,让观众感到难受和压抑。
这是韩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讲述未成年x犯罪的影片,也被称之为韩版《飓风营救》。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的小说《彷徨之刃》,非常相似,最后主角明明是受害者家属,却因对方是未成年而遭到警察的射杀。
道德的天秤倾倒,就像有人说的,女性呀,不要善良不要可爱,就该黑心肠,那样才符合这世界运行的轨迹。
或许有人会说,女孩识人不淑活该,但17岁,喜欢一个人有错么?因为情窦初开的喜欢遭受多人侵害是活该?错的,不该是施暴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