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老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于1988年荣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电影,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9 % P,莫言担任编剧F o P | Q _ C,顾长卫摄像、录音。这个阵容现在看起来,华丽得简直像在e 7 | U开玩笑。影片公映后,在当时一s s L 3 h ,张电影票价几毛钱的情况下L j ^ N,该片票价炒到了5-10元一张。
德国媒V I a = ?体《每日镜报》这样评论《红高粱》:
影片是一首具有特殊和高超艺术魅力的史诗。
一、红色的隐喻——希望与绝望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莫言
1、红色的是我奶奶的盖头。
由巩俐饰演的九儿就是我奶奶,一出场就板着一张脸,因为她要嫁的是十八里坡有名的麻风病人——烧酒的掌柜李大头,她爹的见钱眼开,拿闺女换一匹骡子。
媒婆说“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一上轿她偏要掀开,w m ` ; M L Z S 9所以从一开始就预示了我奶奶就注定不是t ) ( ) # q ) n个简单的女人——她是反抗的代表者。
2、红的是轿子里2 5 } z N ,伸出的绣花鞋。
半道上折腾新娘是那时候的规矩——颠轿。抬轿的轿夫们,在轿把式余占l # L z 5 r 7鳌(后来成了“我”爷爷)的怂恿下,~ | g x Q v一边唱歌一边死命1 6的晃起轿子。
轿歌唱的是新郎= 8 1 x官挑起盖# C ) 0 %头发现娶的竟是个麻子媳妇,捉弄起我奶奶来肆意又顽劣,一口一个“我的个小乖蛋”,直到把轿上的^ x { + V我奶奶弄哭了,才停下来。
轿子一路抬到了青杀口,却遇上个劫财的土匪,色从胆边上生,还要劫走我奶奶,余占鳌大着胆把劫匪扑倒救下了我奶奶。我奶奶觑了他一眼,又回轿子里去了,偏p _ C ( T 7 D 0偏留了一只穿着红m $ ] O色绣花鞋的脚还蹬在轿外,余占鳌上前握。
这红色绣花鞋则是赤裸裸的+ # D M 7 Y W `性暗示,代表[ N N I 6 .一种隐含的性欲,一种自然萌生的感情,也为二者后来“野合”埋下伏笔。
3、红的是高粱地里献祭天地的我l q 9 i ^奶奶。
结婚三天回门,走到w m ^ o ]青杀口的时候,被蒙面的余占鳌一把掳进了高粱地Z / G F r i z。开$ ? d O m始我奶奶不知道是谁,吓得S 9 * 3 L ? T - (直跑。后来余u n b m占鳌! l = 6 w N脱了蒙面,反而停止了挣扎。
于是,我奶奶在踩平的高粱地里大字躺开,像是向着天地献出自己。一声唢呐割破画面,余占鳌在我奶奶的双腿之间跪下,就成了我爷爷。
4、红的是高粱酒。
麻风病人李大头死了之x % b y Q ;后,九儿成为了掌柜,九月九酿出的新酒是血一样的鲜红。罗汉大叔领着伙计们敬酒神,唱着荡气回肠的祭酒歌。
没想到我爷爷不仅收拾包袱来了十八里坡,当着大伙的面往新出的酒里撒尿,还光6 9 t # S G J Z L明正大地扛着我奶奶回了房间,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下酿出了日后闻名的好酒“十八里红”。
5、红的是血。
刘罗汉做了共产党,被日本人抓了,被活生生地剥了皮示众,但在死之前仍“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至死方休”。我爷爷领着A V p我爹豆官和众h | t ^ _伙计,为@ I @ 7 4 G l ] !我罗汉爷爷唱了一次敬酒歌,众人发誓为刘罗汉报仇。
刘罗汉的鲜血,就和高粱酒“十八里红”一样,红红亮亮,浇在这方高密的土地上,守护着每i 6 r * o U _ l一个活着的人……
红的还有我奶奶的血,烧酒伙计们的血,= 3 _每一个为了守护高密这方土地,* V * ? 6 5 Z而献出生命的儿女的血。
我奶奶倒在了给我? f w 4 B E =爷爷和伙计们送饭的1 r { x u j %路上,倒在了日本人的机关枪下,倒Y C 6 ! p L s在了洒出来的鲜血般红的高粱酒里,倒在了漫天红晃晃的天空和刺眼的日光里……
6、红的是我爹的眼睛。
我爹说:“他自从看过那天早上的太阳,以后看啥就都是A c 4 / s Q g Q一片红了。”
其实不是太阳刺坏了豆官的眼睛,是罗汉的血,是九儿的血,是亿万万个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鲜血,刺N _ Z o 坏了豆官的眼睛。
被杀害的亲人、被蹂躏的土地和被侵略的历史,这一切就像是流不尽的鲜血一样,在孩童的心里下印记,他这一生都无法摆脱这种恐惧,也不会忘记失去z { 2 % ) _亲人和故乡的仇恨和痛f C ! 8……
二、三W N k I y m个经典镜头——对人性自由的赞美
(1)颠轿——Y i W l d n公认的绝唱。
迎亲途中, 我爷爷与轿夫们, 可谓是“野”性勃发, 肆M g # 9 H f n L无忌惮地捉弄我奶奶。镜头不断推移, 动静结合, 长= b h { q 短变化, 竟整整拍了十分钟, 占了全片的九分之一长。
从表层来看,它是几个抬轿的粗野汉子对0 + { t X D [ i花轿里的新娘的戏谑d J l式恶k - X z p P作剧。
但从深层来看,它不仅是G T v 7 h ? ~几个赤膊壮汉面对新娘九儿的魅力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发宣泄,又是对不满年轻貌美的九儿要嫁给一个麻风病人这种不合理的两性结合,却又爱莫能助怨愤之情的自发发作。
(2)野合z o F n s A 9——对原始性的祭拜
我奶奶被掳掠到高粱地里, 仰面躺在倒伏的高粱所形成的圆形圣坛上,整个身体呈现出红色的“大” 字。镜头上拉,我爷爷双膝缓缓跪下, 祷告上苍。
在这里, 虽然没有任何男欢女爱的场面, 但我爷爷与我奶奶爱情的炽热和生命的旺盛, 却表现的灼人心扉。
这是一个宗教的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肃穆仪式,; ; } p n是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里的最高表现方式。
正如张艺谋所说:
“我这个人一向喜欢具有粗犷, 浓郁风格和灌注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品。《红高粱》小说的气质正与我的喜好相投。”
“我之所以把《红; _ F ^ Q x高粱》拍的轰轰_ r m E r Z f F 烈烈$ ) ? T + - P q {, 张张扬扬, 就是要显示一种痛快淋漓的人生态度。”
“因为只有这样, 民性才会激扬发展, 国力 M 4才会强盛不衰。”
(3)祭酒神——人性的神力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T B v j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r a X ^ X & b,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祭酒歌》
这里的“祭酒神”场面有两次。
第一次的“祭酒神”把激励扬精神力量渲染表现的酣畅淋漓。在出新酒的喜$ 7 D o % K q庆m ; u . L K y 3气氛里,罗汉大叔带着众伙计敬酒神。敬的B V I @ Q ` 9 b仅仅是酒神,更是对人能创造出“十八里红”这样的高粱酒的人性中的创造力的赞美!
第二次由我爷爷带领众伙计敬酒神, 气氛却是肃杀的、愤怒的,不仅是是对罗汉大叔被剥皮而死的动怒,更是对日本侵略者领略中国土地的愤怒,这是家国之恨,不共戴天!
影片把这复仇的气氛推进得极有层次:先是桌子和大碗,第一个J R 6拿碗的人, 紧跟着后面的人,再后是暗红的火堆和墙的背景,压抑不住的歌声响起,狠狠砸向地面的大碗,显示出人们高涨的复仇情绪、对生命的自由的反抗。
三、九儿——唯一的女性
作者将九儿的生日选在九月初九,便是y r s m G . n 3将九这一数字所代表的阳刚之气赋予九儿。
从高粱地4 o b B &野合,到扛起“十八里红”酒坊大旗,再到为罗汉大叔i P S k # - .报仇,九儿这个女性角色,从上轿掀盖头那一刻就预设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代表的是创造和反抗的自由主义新女性。
酒坊的伙计始终是九个阳刚而干练的男人。而$ = r E 1 q f这九个男+ 5 W人听从于一个女性的安排# C q G r 6,表明了酒坊的男人们,甚至包括 “我爷爷” 余占o } q ` C / F鳌都是臣服于 “我奶奶”这个女人的。再后来刘 3 5 ; ^ E F C ;罗汉为国捐躯,九儿带领大家祭拜他这一场景,明显显示出九儿的中心地位。
在中国旧社会传统的家庭中,男人才具有话语权的人。而影片中的九儿却不同,她不依托于丈夫,而是靠个人魅力九个男人臣服于她。
这实际上颠覆了传统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通过这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展现出了九儿身上的阳刚气质。九儿这个角色的设定是女权主义的张扬,是对女性自由主义的赞美和褒扬!
结语
这部X } ; . : p }电影里对原始生命力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人物的塑造鲜明且有张力,把高密东北乡的人的命运镶嵌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是对人性自由的渴望,也是对人性美好的赞美!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红高粱》是张艺谋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范达明 原载《银A N { 3 W u 7 T幕天地》1988年第6期.
【2】周友朝、张艺谋谈《红高粱》[J].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1988 (4) .
【3】莫言《红高粱家族》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9.
【4】粉红胡椒《一场关于生命、热血、献祭与痛s s ^ K =的情怀》2020
作者简介:我是@春盏 ,一个正能} ] y R S量的服役熬夜选手,专注分享电影和书籍,陪你看遍人* V * i [ M | =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