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默情,期待你的关注与留言!
新一期的《朋友请听好》的话题,是关于“朋友圈”。
当谢娜问易烊千玺为什么不发朋友圈时,这个大男孩是这样说的:
“我的朋友圈只发风景。”
同时提及,当朋T @ y ] 8 * g友圈可以设置三天可见的功能时,他也设置了三天可见。
在他高考那会儿,他甚至清空了自己的全部内容。
这J % 7 W e O也引起了何炅的共鸣,他说,自己也不敢在朋友圈v B ` 0 !抒发自己的感情。
岂止是何炅,易烊千玺的做法引起了许多成年人的共+ z L鸣,
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在朋友圈发表观点,抒发情绪,
打开朋友圈,不是三天可见,就是一条直线。
没有自拍,没有情绪的宣泄,取而代之的是秀丽的风光和模糊的背影。
成年人在现实世界已经背负太多的委屈,早已变得敏感而脆弱,
渐渐地变得沉默,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情感,不想再被朋友圈无谓的指责或者评价打扰。
“不敢”发朋友圈,戳中了许多成年人的o L ; h I痛。
01 不敢发“朋友Z y圈”,害怕被贴上“标签”
朋友圈,原本是一个展示自我,抒发或者分享当时感受的地方,
但随着M Q Y a p Z N o #人们认知的扭曲,各种分享被误解成炫耀,而且自己也被贴上标签。
深夜还在加班,发一张堆满文件的工作桌,结: _ [ & J @ 2果被吐槽矫情,吃不起苦;
与朋Y f S * v _ |友相聚,发几张美食并配上几句幸福的话语,Y ` C { | N结果被说成没见过世面,这种食物也值得“炫耀”;
刚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东西,秀几张合影表达自己欣喜的感受,却被C } H ( X _ F f认为是个爱慕虚荣,乱花钱的人。
类似的情形有许多,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再发了,害怕被贴上“炫富”、“没见过世面”、“爱慕虚荣”等等的. : s E标签;不解释吧,觉得自己很委屈;解释吧,又害怕引来更大的嘲讽。
索性不再发,那样既无需害怕被误解,更不必花精力去纠缠。人总喜欢给别人贴上标签,凭着自己的想p k g p d w象武断地给别人下C ) | { W _ w c B定义,伤害别人的同时,也( . . X l 7 i弄丢了q 8 a L U朋友。
02 不敢发“朋友圈”,# N g L担心引来无端的指责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U O d [ [ C ? Y Y什么现在越来- X x 4 ] B j [越多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了?”
有一个点赞很高的回答@梁悦:
“主要还是& t x 1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偶尔E f ; Z K Q { 会克制住表达欲,
觉得这条动态,和我的个人标签,在别人的心目中的印象不符。
所以还是算了吧,就不发了,久而久之,好像就潜水很久了。
人与: b - W A人的悲欢X R `本不相同,你想表达的东西,有人不h ! ~ 3 } { 6理解,那也就算了,
没什么。更令人不舒服的是U s O z k T I,对方曲解你的意思,这就很累,还不如选择沉默。”
深以为然。笔者自己就遇到过类似的经历。
前不久,将自己的一篇文章转发至朋友圈,本想引起朋友们的共鸣,
结果却被其中一条留言泼了冷水:
“公众号还是要有自己的想L 1 W ] X R d )法,与众不同。千篇一律,等于零。”
道理没错,做自媒体,发表文章确实需要自己的观点,
但他依据什么断言我的文章就属于“千篇一律”呢?
原本不想理睬,但这样一来,许多朋友都会看到这条言论,
并容易曲解我写文的意图。
所以还是忍不住问他,是否有读过这篇文章,是A 8 $ K [否曲解了我的想C s 3 } Q v P U法?
没想到的是,不仅L P E z没有收到回复,还被直N d W ^ P I 接拉黑。
或许,对他而言,懒得与我b K F讨论,大家本来就半生不熟,没有必要纠缠这个问题,
但对我而言Y 0 n j v P,却关乎人品。A j X J b Q
毕J o a 2 x L ^竟,每一V k .篇文章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P I x R 5 9 l L u来的,
或许题材和例子在别人的文中也出现过,
但切入点和想法必然不会重复8 ^ n R。
或许他没有恶意,但脱口而出的评论,和事后没有解释就拉黑,
确实给我带来不小的打击。
朋友圈,就像自己的客厅,通常都是邀请朋友进来坐坐,
如果有人冲进来,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胡闹,
整个气氛就会变得十分尴尬,而作为主人的我更是陷入被动和无奈。
没有理由的曲解,毫无道理的抨击也% T M O t d : ! 4让我不7 = ) S , l H敢再把文章发到朋友圈里。
03 不敢发“朋友圈”,是“包容”m X y的缺失
不敢发朋友圈是害怕和担心被曲解,实际上却暴露出“包容”的缺失。
作为成年人,应该能包容别人的优点,包容_ B v l _ F别人的缺失;包容别人的幸福,也能包容别人的痛苦。
但现在,这种包容和理解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可贵;取而代之的是“嘲讽”和“指责”,似乎揭露别人的短处,撕开别人的“伪装”能突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慧眼如炬”。殊不知,这种“独特”既偏离的事实,也伤害了S O s s K X [ }别人。
而包容的缺失背后,更可怕的是“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对他人的冷漠,对自己的冷漠。哲学家周国平曾说过:“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不过,让我们记住,z S F我们不要有孤独和愤恨而也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灵魂@ 1 x R S k r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
即便身处冷漠,也不能丢失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拒绝“冷漠”和“不包容”,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受到幸福。
——共勉之——
END
对于“朋友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留言告诉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