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地球我们说陌生也陌生,说不陌生也不陌生。为啥子要这样说捏?
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地球了解的就那么一丢丢,地球还有好多是我们不了解的。
说不陌生是因为 , 啥也不因为……都说了不陌生了还因为啥!
好啦不乱侃了,接着说正事儿。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有一个天然卫星知道是谁不?
什么?这都不知道?
唉!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地球的天然卫星就是月球……
嘿嘿!皮一下很开心!
关于月球我们下一期再讲……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在46亿年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现在知道地球为啥又叫做“水球”了么?
地球有南极和北极两极。通过南北两极,磁场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万千米以上的高空。
地球由地壳地幔以及地核组成,地核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在6371千米深处的地球中心,温度高达4500~5000摄氏度。
跟你们说一个说冷也不冷的知识——地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其实它是一个椭圆体……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侬知道多少?别跟我说你啥都不知道……
接下来奉上!
地球质量:5.965×10^24kg
地球平均密度:5507.85kg/m³
地球直径:12756千米
地球自转周期:23h56min4s
半长轴:149,597,887.5km
离心率:0.016710219
公转周期:一年(365.24219天)
轨道倾角:0(7.25°至太阳赤道)
体积:1.0832073×10^12km³
卫星:月球
宇宙速度:11.186km/s(39600km/h)
知道“地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我赌五包辣条肯定没几个人知道。
在这里我要跟你们显摆显摆啦。
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晓得了不?接着吹……说!
地球是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地球是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
接下来说个比较冷的知识,是真的冷。
不少地球物理专家认为,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兆吨的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此。
这个“兆”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表示百万,一种是表示万亿。
我估计这里的“6兆吨”应该表示的是万亿,在这里我就不算了,因为太难,我不会……
但是,地球的现有重量为6兆吨的百万倍说法有一定的争议,测量地球的重量不能仅凭几个数学公式来计算,也不能够抛开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你们说对吧?
(在这里要说一下“地球空洞说”。
地球空洞说认为:地球是一个中空的星球的理论,该理论还经常认为地球有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内表面。
但现在这一想法只得到了很少的支持,大多数科学家认同地球是一个实心的天体,并认为地心空洞说是伪科学。
直到现在也没有一条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实心的。
现在没有一个钻探机可以钻到地球中心,所以一切只能靠推测。科学家试图用地震波来证实地球是实心的,但是地震波最后还是向旁边扩散而不是向中心去,所以地球是实心的并无根据。
有人认为地球肯定是空心的。
现在科学家推测地球中心是液体铁和镍,但是铁和镍都是密度极大的物体,虽然各地层对它的引力之和为零但是还有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这些东西必定会离开地心处。所以地球一定空心。
有人说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分别存在UFO的入口。
(1)1913年2月9日“一队奇怪的发光物体”快速飞越美洲大陆。
(2)1931年1月1日,一道“亮光”又掠过加拿大上空。
(3)1952年6月19日,有人看见一个红色物体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夜空。
(4)1952年12月15日,这一现象又一次出现,有人看到它向北飞了。
但是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
地心引力是反驳地球空洞说最有力的科学证明。
质量大的物体会被引力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实心球体,即为所谓的恒星或行星。
实心状态最有利于减少一个物体的引力势能,而空心状态则反之。
此外,一般的物质无法支撑一个行星大小的空心物体与引力相抗衡。一个行星大小的、厚度与地壳的已知厚度相当的空壳,会无法与自身的质量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将最终塌陷。)
接下来我们讲讲地球的组成:
地球是由两个圈层组成——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
它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也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水圈)
水圈是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的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三者常通过热量交换而部分相互转化。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以水循环的方式共同构成水圈。
(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 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内部圈层】
(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也就是莫霍面。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 。
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分上下两层: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
(花岗岩层)
花岗岩层以氧、硅、铝为主,也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玄武岩层)
玄武岩层富含硅和镁,也有人称之为“硅镁层”。
还有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
玄武岩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地幔是传统固体地球划分的一个层。
(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主要是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地核占地球总体积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地核温度有6680℃。
地核可再分为内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传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从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铁陨石来推测,地核也是由铁和镍组成。地球磁场的自激发电机理论,也需要一个液态金属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于内核,则极有可能是固态铁。
好啦!今天就先叨叨到这。
下一期咱说说月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