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由1900年普朗克提出这个概念,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再到1927年,波尔提出互补原理,试图解析量子理论中的一些明显矛盾,特别是波粒二象性。后来其他科学家又提出“多宇宙理论”,“隐变量理论”,等等。围绕量子论科学家们一直争9 i w ~ @ z m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S S H。
虽然量子V W $ c Q P & E C论最终没有定论,不过,量子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类技术革命进步,例如,核能,计算机,能源,信息,新材料,还有我们的互联网,等等。基础都是建立在量子理论。可见,C s -量子理论可以说是近世纪最大的物理成果。
我们普通人,对这些学术可能不太理解,也不怎么关心,毕竟不是这领域的学者。不过H D ; 7 d + /,量子理论在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而且一直在我们生活里,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感觉可以触及它的存在。我们看看最有趣的观点理论,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某些观点派别科学家认为,粒子是有c ) 8 V两种形态并存,一种是粒子实物态,一种是波能量态。
这里l Q ; h 8 e我们引述一段网络资料:
哥本哈根诠释包含了几个重要的A o y . S观点。
- 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完全地表述。波函数代表一个观察者对于量子系统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 按照玻恩p l +定则,量子系统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一个事件的概率是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马克斯玻b F V r恩)
- 不确定性原理阐明,在量子系统里,一个C r 8 } b q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确定。(海森堡)
- 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互补原理,一个实验可以展示出物质E ? V A } W的粒子行为,或波动行为;但不能同时展示出两种行为。(尼尔斯玻尔)
- 测量仪器是经典仪器,只能测量经典性质,像位置,动量等等。p K @ S q ? ,
- 对应原理:大尺度宏观系[ / X n 4 3 F h _统的量子物理行为应该近似于经典行为。(尼尔斯玻尔与海森堡)
他们拿光子的“双缝实验”看看,发射光子到一个屏幕,中间设置一个有两条缝的挡板,当我们没有进行观测时,光子以波的形态出现,屏幕出现两条光影,也就是一粒光子同时通过两条缝,而当我们进行观测时,屏幕只有一点光影。光子却以粒子呈s * y H现在我S j &们眼前,只能通过其中一条缝。
这里我们再引述一下网络8 U 3上哥本哈根派对实验的[ - [ O d J n B d诠释:除了光子的发射时间与抵达探测屏时间以外,在这两个时间之间任何其它, 8 }时间,光子的位置都无法被确定;为了要确定光子的位置,必须以某种方式探测它;可i y G h ; M c ^是,一旦探测到光子的位置,光子的量子态也会被改变,干涉图样也因此会被影响;所以,在发射时间与抵达探测屏时间之间,光子的位置完全不能被确定。
一个光子,从被太阳发射出来的时间,到抵达观察者的视网膜,m ! - A % B O !引起视网膜的反应的时间,在这两个P m ! Q b时间之间,观察者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关于光子的事。或许这论点并不会很令人惊讶;可是,从双缝实验可以推论出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结果;假若,用探测器来探测光子会经过两条狭缝中的那一条狭缝,则原本的干涉图样会消失不见;假若又将这探测器所测得路径信息摧毁,则干涉图样又会重现于探测屏,这引人/ g I P T } r v思维的现象将双缝实O K Q验的程序与结果奥妙地连结在一起。
我们以: B L Z 4 u z G宏观) 6 } E H :的角度说就是,当我们看着一块石头时,石头是一块固体石头在我们眼前,因为我们看石头,形成观测状态,L C 4 k ]石头就以粒子实物形态出现。而如果我们J M g , s ~不去看它的时候,石头是一堆漂浮的虚无的能量团。不看它,就没有形成观测状态,石头就以波的形态出现,因此感觉虚无缥缈。而我们一转身过去看,形成观测状态,它马P 0 P @ ~ @上又变为粒子的固体石头。有鬼吗?呵呵。
虽然感觉有点烧脑,不过确实很有趣的一/ l 5 }件事,如果这个理论百分百正确,以后我们可以跟别人开玩笑地说,“我看你你才是人,我不看你时,你是个鬼!”理论是通过实验得出,大家不用去怀疑科学的真伪,毕k t = % D竟这确实是一些精英s ] c科学家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一直存在至: t m W n x今。
我们试着按这个观点看看我们自己,当白天,我们有意识,知道自己是什么,也就是意识一直观测着我们自己,我们一定是以粒U n [ M W 6 D子的状态存在,也就是一个物质,真真实实的人体存在。而当我们晚上睡觉时,我们意识还在吗,我们意识不在了,没有对自己形成观测了,那么此时的自己应该是一堆虚无缥缈的能量y x ( V p d = L波。
我们可以随意飞舞,不受地心引力v C g P影响了,我们可以& V d b随时进入不同的物体,我们偶尔穿越时空,毕竟此时我们只是一堆能量波,因此可产生各种不可思议的经历,4 L @具备很多区别我们粒子人时不可想象的能力。我们暂且叫这个状态作“能量波人”。
我们在能量波人时,也同样活动在世界上,我) @ K L V们也有神识,不过此时的神识不同我们白天的意识,白天的意识在观测自己,而能量波: h 人的神识集中在认识世界宇宙,因此在能量波人时,你没有Q Y 2 q E U o R L感觉到自己特定的样貌,特定的身体。你可以以任何的样D Y 4 e u 7 p 7貌呈现,也可以以任何形态呈现,W ] K O + I / , y例如你觉得自己是一只老虎,一条鱼,一张凳子,一棵树,一个心脏,甚至是一阵风k U p T . } 2。或者是你一个熟悉的人,一个陌生的Y K N人,等等。
当我们醒觉时,我们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又变回粒子人。但是我们的脑神经还残留能量波人时的一些经历信息,因此以为这些是梦,其实一切都是我们在不同形态的真实经历。正如我们在能量波人时, z T ?,也可以认为白天的粒子人是一场梦一样。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在“庄周梦蝶”已经u J F Y诠释了这一点,我们引述一下网R t q h 6络资料:庄周梦蝶,汉语成语典故。庄周在梦中幻化为蝴蝶,在天地[ e S W间遨游,逍遥自在,Y H M # y Q E不知何为庄周。忽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P Y D庄周。典出《庄子d y p ]齐物论》。在《齐物论》中,庄子运用浪h Q |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u n I Z [ B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x 4 ? ` e - `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后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或许[ } b O根据量子论多宇宙解析,我们两个形态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彼此有J P 9关系但是没有相互阻碍各自生存。
或许有人质疑这个设想,没有进行实验基M p ) @ ` n础论证,没有说服力,但是,我_ + A t A ;们不要忘记,这个设想是根据精英科学家们的光子t 5 } - ] L = S ^实验基础推论出来的。正如很多伟大理论都是通过严密推论得出,例如霍金的黑洞理论,我们有能力制作一个黑洞进行实验论证吗?不可以,我们可以去到宇宙真实的黑洞进行实验论证吗?不可以。还有万有引力理论,我们能到宇宙去论证吗?不可以,当然你可以说卫星就是例子,但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它一定遵从万有引力吗?没有任何物质速度超越光速,有实验到达过光速吗?没有发现超越光速的物质,就断定光速不可战胜吗?四维空间科学家们去过吗,有实验验证吗?都是通过举一反三地推论总结,我们把这些理论M r L s ~ & V o w都奉为经典。
同样,我们根据科学界的实验成果跟理论基础,进行举一反三地推论总结,得出睡觉后我们变成“能量波人”。而且通过能量波的特性,解析了我们睡觉后发生的一切神奇现象。当然,越多的实验数据,说服力越强。“能量波人理论”,欢迎科学界更多实验论证,或许能为我们人类认识k H 2 S Z W H世界再打开B & X一片窗户!
(本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