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诞生至今已有40余亿年,生物从无到有,繁衍进化,无数物种已经成为历史。物种更替本就是自然规律,但那些因为巨大的地质或气候变化导致的大灭绝有哪些@ B k ( 3 } /呢?以下为大家盘点一下。f t ] { j
奥陶纪时期笔石动物I L b Y / C S g U化石
奥陶纪大灭绝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该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左右: j M w R A 3 y,延续+ y + ] G了大约6500万年。依据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这次生物大灭绝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
奥陶纪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世界许多地区都广泛分布有海相地层。奥陶纪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区(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较寒武纪更为繁盛。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3 { ? V $ } f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 V } !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o r U & O s e软体动物等。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中,约85%的物种灭亡,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依据灭种的= F e X ^ a Q J z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直接原因是冈瓦j T Q n l & S纳大陆进R H 3 6 x入南极地U A o ] * |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古d & w Q q N w +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i - H e E b n U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 ? ~ n - . . 3 Q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s C X & z形。大片的冰川使P l Z g + t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除此之外,奥陶纪末期4亿多年前英国M l N F 8 :还发生了3次大规模8级火山爆发,可能也导致了全球变冷,并杀死了大量生物,最终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泥盆纪大灭绝
泥盆纪时期盾皮鱼类
泥盆纪(Devonian period),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地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 C H / s r : n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地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地扩大,陆相地层地发育,生物界地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地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w d J k 5 1 ^,无脊椎动物地成分也d * H L & $显著改变。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地时期,鱼类是当时最高级的生物并且相当繁盛,理所当然的是当时海洋的主宰者,各种类别地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 \"鱼类的时代\"。
此次灭绝的科占当时科总数的30%,灭绝选择性地发生,灭绝的海生动物达70多科,其灭绝情况可能比陆生生物更为严重。这次灭绝事件的p ! O时间范围较宽,规模较大,受影响的门类也多。当时浅海的珊瑚几乎全部灭绝,当时赤道浅水水域的珊瑚礁则是全部灭绝,深海珊瑚也部分灭绝,层孔虫几乎全部消失,竹节石全部灭亡,浮游植物的灭绝率也达90%以上,腕足动物中有三大类o z a灭绝,无颌鱼及所有的盾皮鱼类受到严重影响。陆生植物以及淡水物种,比如原始爬行动物,也受到影9 S . | 8 i响。
很多科学家认为造成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原因,是一次与奥陶纪末相似的全球变冷事件。根据这一理论,晚泥盆世3 F y R $的大灭绝是由1 ( p T冈瓦纳大陆的另一次冰川作用引发的,巴西北部& N A . + , d D这一时期的沉积物中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此期间的彗星撞击事件曾被认为可能是这次大灭绝的诱因。
二叠纪大灭绝
二叠纪灭绝的三叶虫
二叠纪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 r m地球上有90%的物种灭绝,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这次大灭绝导致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w y 3 = |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 H g *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二叠纪物种大灭绝,终结了三叶虫b W 6 J + e {:一种统治海洋长达三亿多年的生物,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却也是最具意义的一次。由于绝大多数物种都已灭绝,地球上的物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地球史也从古生代进入到中生代。经历了这次洗牌,在进入三叠纪之后,爬行动物成为地Y E i c球上的绝对统治者,而恐龙、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 * % : ? 2 ! D x地球生命在经历v Y s ^ - Z 6 6 6这次G N r r -重大的打击之后,又重新上路,向着更为高级、更具智慧、适E d m 3 d l应能力更强的形态不断进化,为最终人类的出现奠定着基础。
关于这次大灭绝原因有W } {不同B q E i的猜o F Z d = e u想主要包括:陨石撞击、气候改变、大气成分改变、火山活动等,当然也可能由于某一个事件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当时地球生物走上了绝路。
三叠纪大灭绝
三叠纪时期的远古鳄
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是中生A d - ` i u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Pe N ^ zrmian)和侏罗纪(Jurassic)之间。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这次物种大灭绝帮地球改变了它的面貌,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j 4 R l @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 & D * D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2.03亿年前,地球正处于三叠纪晚期,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泛大陆)。但这块超级大陆即将分裂。软流圈的岩浆活动异常剧烈,在其中形成巨大压力,最终岩浆喷涌而出,大0 H v w K ; D F量岩浆由于不明原因,从美国东部以及加勒比地区喷涌而e / 2 -出,在地表形成一道长约2500千米,宽50米的裂缝,把盘古大陆分成两半。岩浆喷发伴随大量有毒气体及二氧化碳,并且使全球气温t ~ _ _ ? c急速升高,摧毁了大部分植物,大量动物因为含氧量降低及食物匮乏而死亡。灾难后20万年地球进入大规模冰期并持续了10万年。
这次灭绝事件造5 I A J d X成当时70%的物种灭绝,还造成盘古大V x |陆分裂。在这场浩劫中,鳄类动物遭到重创,波斯特鳄、灵鳄、楔形鳄、狂齿鳄、角鳄都灭绝了,但一些鳄却存活到了现在。恐龙在这场灾难中获益最大,它们迅速成为地球霸主,统治了地球1.38亿年,最终x ~ R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消亡。哺乳动物的祖先大带齿A i T u n ^ B X兽也顽强的I | s E d z p活了下来,它们的后代在恐龙灭绝$ O b ! u j 3 g l后统治了地球。
白垩纪大灭绝
白垩纪时期的恐龙
白垩纪(! ) B A # R # - Z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T l D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b @ Y A d ^侏罗纪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z 9 H 7 &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 + r Y f & S I名为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Y B z W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f b o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BC1亿450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白垩B O F e Z e a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陆地生存着恐龙,海洋生存着海生爬行6 P j ~ U动L - G d j N #物、菊石、以及厚壳蛤。新5 d Y M K . u H的哺乳类、鸟类出现,开花& - } h = - n b V植物也首次出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这一次大灭绝事件将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约三分之一的! J # a R科属灭绝。其 ( = [ b # * }最大的q } ) u Z k {影响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O f . 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 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关于这次大灭绝最通常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能量相当于相当于1亿兆吨TNT当量,为地球所有核武器爆炸总量的1万倍,大量物} o O c $ h质进入大气,地球温度迅速降/ ) l 3低,植物死亡,进一步导致各类动物的灭绝。
大规模的集群灭U ` 5 E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