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停止购买黄金?什么情况??

原油历史价格回顾及近期暴跌对化工品的影响

原油历史价格回顾及近期暴跌对化工品的影响

1、需求好,价格一路上涨+金融危机(2002-2008年)

国际原油是2002年之后需求快速增长,价格从不足20美元/桶一路上涨,至2008年最高的147.27美元/桶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原油带领大宗商品快速暴跌,最低至33.2美元/桶;原油价格形成了V字底。

2、需求恢复+页岩油快速增产(2009-2015年)

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恢复,油价2年多的时间再度突破100美元大关,之后至2014年7月振荡于85-110美元/桶之间;

但高油价刺激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2012年美国页岩油行业开始发展,至2014年下半年产量快速提升(成本也随着时间而快速下降),正因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大量的释放,使原油快速过剩非常严重,价格随之大幅下滑,至2016年2月价格跌破30美元,美国页岩油主产区平均成本40-45美元/桶之间,油价长期低于30多数页岩油企业将在破产可能,或使产量下滑。

3、产油国减+页岩油增产,价格战增产+疫情(2016-2020年)

低于30美元/桶的价格迫使大量高成本的油田无法维持,减停及破产的情况相续出现,加之当时经济总体健康,而且低油价也刺激需求提升,价格随之V底反弹至2016年中的50附近,之后美国页岩油再度产量有所恢复,油价再无上涨动力,持续徘徊于40-50之间,2016年12月OPEC+产油国开始联合减产,推动油价上涨,但原油的上提同时也推动美国页岩油的快速恢复,产油国减页岩油增,一对矛盾持续使油价维持于40-50之间,2017年下半年减产持续需求较好,价格上涨至2018年9月的76.9美元/桶

之后一方面全球经济放缓,加之美国页岩油产量受高油价刺激继续快速提升,原油价格再度跳水下跌,2018年底OPEC+产油国再度联合加量减产,使油价回升至50-60之间构筑成新的平衡,但美国页岩油仍在继续提升,2020年初油价自65开始持续回落近50附近时,3月6日沙特和俄罗斯在维也纳减产会议上不欢而散,随之打响价格战,原油主产国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叠加全球疫情开始暴发,世界各地纷纷封城,原油需求快速下滑,原油价格一落千丈,近期WTI油价跌至25-20美元之间。

总结:

2000年之后的油价三次大的波动,上涨都是需求恢复为基础,第三次是叠加主产国减产推涨;

而三次下跌,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二次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度提升,第三次是价格战增产+疫情影响需求意外大减,而本次原油增产和疫情双重大的利空叠加效应。

首先境外疫情因欧美等国的淡漠意识使新冠快速传播,特别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国,川普仍漠视疫情急于复工,极容易加剧疫情的扩散,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另外,3月26日公布的(3月14-21日)初请失业金人数328.3万人,较上周的28.1暴增11.68倍(不会是本轮最高值,很可能是刚刚开始),历史上此数据最高记录1982年69.2,次高是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66.5,此次的328.3是历史峰值的4.72倍,这意味着经济将快速恶化,需求快速萎缩,进一步打压大宗商品价格。同时较高的失业率及从上到下高负债的美国金融体系发生危机的概率大幅提升。美国的风险非常大,美国出现问题对全球的影响非常巨大,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本次大跌行情短期利空因素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有消息指出,如果需求短期难有缓解,预计未来3个月后原油恐将无处可存,届时价格仍可能继续大幅下跌,成本支撑将毫无意义。

但油价也不会长期维持低价,原因可分析如下:

本次价格战从表面上看是沙特和俄罗斯之间,实质是沙特、俄罗斯及美国三方的博弈,维护油价高位是符合沙特,俄罗斯,甚至美国页岩油资本的利益的。

在前一次谈判中,为了支持油价沙特和俄罗斯都自愿减产合计每天481万桶,但同期美国页岩油增加了每天483万桶进入市场。 沙特、俄罗斯两国控制产量让出的市场份额被美国页岩油抢占。沙俄两国损失了市场份额,油价并没有维持高位,还“养肥”了竞争对手,俄罗斯算了这笔“赔钱”的买卖,终于决定不再减产,而是增产,试图用低油价抢回美国页岩油的市场。但如果只看实际成本,沙特石油的成本很低,30美元的油价不过是赚少点;而实际油价成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实际成本,另一部分维持(产油)国家基本运转的成本。表面来看,前一部分很低,把石油从地表挖出来即可,后一部分才是看不见的成本,远高于产油成本。 但从国家层面看,这种低油价确实不可持续。长期维持30美元以下的油价对沙特和俄罗斯来说都是巨大伤害,不足以支撑两个产油国的日常运营。 目前油价的边际成本在于美国,美国页岩油相对来说成本显著高于沙特、俄罗斯的常规石油,打不起“价格战”。尽管随着技术发展,页岩油成本持续下降,有个别公司可以把成本控制在30美元左右,但全行业平均成本在40-45美元之间。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在40美元之内,1-2年之内将会在大量油企破产。页岩油的减产将使原油止跌回升。

还有接下来沙特、俄罗斯、美国三方都面临大选或者换届,当石油战会叠加很多政治因素,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据了解,美国几大产油州都是总统竞选中的重要摇摆州,长期低油价损害了产油州的利益,他们不会罢休势必影响特郎普获胜。从现在到美国大选,大约有近8个月时间, 而且至少在大选前就会有新的谈判。特朗普不会等到大选前一天才谈判的,因此我们行动的时间也就几个月最多半年时间。

还要关注各国刺激政策,据悉,美国当地时间3月27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会表决通过的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刺激方案,是有史以来任何救助法案的两倍。但很多人仍然认为其“杯水车薪”,如果疫情不有效控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2008年有中国的4万亿,美国7000多亿,在当时对需求刺激效果非常明显。但今天,首先中国可能难有2008年的4万亿了!美国虽出大的刺激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疫情,只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才能看到需求慢慢恢复,一定看到疫情的拐点,只有疫情得到控制,刺激政策才能出现效果。

另外,原油暴跌后,很多化工品都随之深跌,随之进入历史的低价区间。但化工系统非常复杂,上游有原油、煤、天然气三个源头,最后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需求相互替代的一个化工产品体系。近三年大炼化大规模投放,叠加美国页岩气中乙烷含量较高,轻质化使乙烯及丙烯产量快速释放,在乙烯及丙烯价格下跌的带动下,烯烃下游化工品价格已经持续下跌了两年。近期很多品种也跌出了难得的投资价值。

2014-2016年油价暴跌,当时需求未受影响,反而因为低油价环境增加了需求弹性,当时成品油裂解是很好的,炼厂也是有提负荷动力的,高利润向高开工的传导比较顺畅。而此次疫情造成成品油需求断崖,客观上导致炼厂开工受到承压,这时油品副产、化工品的逻辑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高利润固然存在,但无法有效传导,下游装置原料受限,开工率亦无法提高,可能存在高利润短期无法回归的情况。

在生产端,工厂同时经历原料和产品的价格下跌,对于油化工而言,产品跌幅小于原料,则带来理论利润的增加,而对于生产同样产品的煤化工(如聚烯烃、乙二醇)等,产品跌幅大于原料,则导致利润大幅缩减。目前了解煤制乙二醇因价格跌破煤制成本,工厂减停意向已非常明显,本周开工负荷将下降逼近5成(油头乙二醇由于利润仍然较好,生产积极性较高)。

例如苯乙烯价格下跌最为明显,因成品油需求大跌的影响,调油需求下滑非常严重,所以以往用于调油的石脑油芳烃等,都只能回到芳烃的生产上,用于生产苯乙烯的苯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苯乙烯自身新产能投放进度较快,所以成为本轮下跌的明星化工品。

原油下游中成品油占比巨大,在油头炼厂的产品单元里,油品和化工品通常是七三开、甚至是八二开,化工品是名副其实的副产品,沥青、渣油等其实也是。那么炼厂在做决策时,成品油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比重。目前全球除中国外,美欧发达国家疫情导致封城停产等防疫措施,使汽油等成品油(管道和储罐储存,库存快速上升会面临涨库的可能)需求快速萎缩,价格下跌速度甚至大于原油,炼化亏损严重,不排除炼油环节减停的可能,一旦炼油环节大面积减停,对原油是更大的利空。但同时石脑油等副产品也将大面积减少,下游化工品必然受拖累,加之化工品多数需要管道和储罐储存,容量有限,一旦上游供应减量下游极容易快速反弹,空原油多下游化工品也可能是较好的策略。(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即上游炼厂开始大面积减停,而且下游需求有所好转)

另外,当美国页岩油开始大面积减产时,因为其下游轻质化配套的乙烯及丙烯的供应将面临较大冲击,那么下游众多产品都可能受到来自成本方面的影响,届时可考虑空芳烃类产品多烯烃类产品。

上一篇

从2400点到4800点,期盼的牛市什么时候来?黄金底全球首发。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