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金融危机的剧本都是一样的只是演员换一换,
但是每次身处其中的
我们总是会觉得这次和以前以往所有的历史都不同。
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标题的文章,但是没办法这个时候总有人会写这样的文章出来,
所谓差不多,无非是
债务率到达一定, 但是增长率跟不上,于是崩了。
比如这次:
这张图是 美国的总债务/GDP 之比, 可以看到现在的位置已经远远超过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高度了。
全球股市在过去短短的1个月内下跌30%,不仅仅是跌30%这么简单,各个国家还都遇到了流动性危机,也就是现金的紧缺,各个国家的央行都在下调利率增加流动性甚至进行量化宽松->印钱
这种跌幅再加上各国的反应, 说明这一次的事件已经妥妥的演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而这一次桥水基金也没能躲过暴跌,
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个基金比桥水基金对金融危机更了解了,桥水基金在2008年能够逆势增长6%, 它的创始人Ray Dalio就是那本前几年非常火的《原则》的作者,这次桥水基金也出现20%的暴跌,仅仅在暴跌中跑赢指数3%。这说明对于桥水基金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由疫情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
之前几次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原因是各种贷款被多次打包多次出售, 形成的超级高的金融泡沫,最后一触即爆。2008年之后美国的失业率最高飙升到10%,随后一直放缓到今天的3.6%
2000年:Nasdaq 互联网泡沫破裂,这个不算什么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是因为全球高估了亚洲的发展速度, 大量资金进入亚洲推高了房价股票,等等, 最后因为泰铢为首的货币放弃固定汇率制而爆发。
1970年:能源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1970年,原油产量下降, 原油价格出现上涨,世界普遍出现恐慌, 普遍认为今后原油产量将持续下降, 石油将不够了,于是石油等众多商品价格飞起, 就在这个10年中,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滞涨”,通货膨胀+经济停滞, 在这次萧条期间,美国 GDP下降3.2%,失业率后续也超过了10%
1930年代大萧条:经历了一战后的美国对战后经济充满了信心,直到 1929年10月24日, 美国股市毫无征兆的下跌11%,这种跌幅, 我们已经在最近几天经历了好好几次了。不同的是随后政府任由其中的其中几家重要的银行倒闭,并没有参与救市, 于是这场大萧条持续了10年,1929年到1932年全球GDP被抹去15%之多。
此后引起了经济学界对于政府干预的大讨论。
而这次是因为一个病毒作为直接导火索的股票崩盘, 然后引发的金融危机。
你可以看到以上每一个危机的导火索基本上都是与资产的价格直接相关的因素,房贷/亚洲高速发展/石油/股价太高, 都不是与生命直接相关的因素, 而这次是一个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威胁的——病毒。
再加一条原油暴跌。
零利率的金融危机
本次危机发生时, 各个国家的利率并没有在高位,美国的利率在1.5%,日本已经在负利率-0.15%, 德国-0.31%。
利率的概念,就相当于资金的成本价。做生意,买房都需要借钱, 基准利率就是可以认为是资金成本的基准,别看有的时候从2.5 降到2.0没多少,实际这就相当于本来借100万要还25000元的, 现在只要还20000元了。所以相差的是20%。央行通过调整现金的成本来调节市场的热度。如果市场过热, 那么就把利率调高点, 如果市场出现危机,流动性不足那么就下调利率
而就上一次2008年, 美国的利率在5.25%,世界各国普遍也在高利率状态, 因为经济效益太好了,5.25%的基准利率意味着,实际借款利率高达7-10%, 这样借来的现金仍然能够在生意中赚到远远高于10%的年化回报。
对于2007这样的高利率高回报时代, 出现金融危机,下调到0利率对市场带来的推动力, 要远比现在从1.5%下降到零带来的效益高。现在这还没两下已经0利率了, 根本无法解决资本市场之渴。就好比原来要多还10万元利息的的, 10万不要还了,和现在本来就是多还1万利息的,但是1万不还了的区别。各国在零利率面前黔驴技穷。看看澳大利亚的降息史:
现在再能使的办法只有一招:印钱
两个不相干的因素同时作用于市场
以往的几次金融危机基本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导火索, 而这次是两个,一个疫情一个原油暴跌, 而且两个因素的作用都相当大。
一方面原油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跌,导致其他商品也跟着下跌, 形成整个社会的极度通缩。也就是商品价格快速贬值。
2020年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石油价格战是2020年3月8日在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间发生的一次石油价格战。此次价格战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美国石油价格下跌34%,原油价格下跌26%,布兰特原油价格下跌24%[1]。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沙特阿拉伯无法与非成员国俄罗斯就石油减产达成一致,沙特阿拉伯决定报复性增加石油开采量,因而引发了此次油价大幅下跌。此次油价下跌同时引发了2020年3月9日发生的全球股市暴跌。
我身处澳大利亚, 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资本主义纯种的金融危机, 澳大利亚的能源,矿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到澳洲上市的许多能源公司的下跌幅度甚至高达60%以上,一边是市场下跌,一边是能源价格下跌, 双跌。
每天上班一边又听到ABC(澳大利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在一刻不停的请着各行各业的专家分析疫情, 之前的山火已经完全被抛在脑后。(注:澳大利亚2020年初,2019年末各州山火是近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我在如何抄底这篇文章中提到, 什么样的底能够抄的:
一个明确的常识就能够判断出影响的确定性的底才能够抄,
而这次显然已经有两个重大因素了, 这种抄底就是高难度了,你根本搞不清楚哪个因素在里面是如何其作用的, 下跌的速度太快了, 你根本来不及反应。除非你本来就打算要买入不是为了短期要卖掉的你可以抄,想进去赚一票的外行人,真的太难了。
这张图是1930年的道琼斯指数, 这一次的暴跌, 我能够找到的最接近的剧本就是它了。
相似度极其高。如果按照这个剧本,道琼斯指数现在还没跌到一半的位置呢。
财政货币工具阻止不了疫情
以往遇到这种金融大灾,往往国家都会出手做点事情, 1997年香港政府的保卫战就是一直被后人称赞的操作,但是这次,尤其是西方政府,对于这样的金融危机,即使使出再多财政手段,病毒的传播都不会简单的停止。1930年代的危机最后是通过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出面大动基建才获得成功,高达20%以上的失业率慢慢下降。
但是今天的疫情是不可能通过政府用钱来马上解决的。
在西方政府的权利没有这么大,人们就想出来打球, 你有什么办法?
中国股市在低点
说了半天都是国外,说说中国
2008年的那次危机的时候, 中国的股市也正好在历史最高点,
是的后来就再也没到过那个点了, 6124点。
而本次美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从道琼斯指数暴跌3%那天算起的话上证指数在3031点, 这个位置还不到6124的一半,况且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指数还在原地。
这是中国的几大指数的平均市盈率, 看看现在在哪里。
平均市盈率基本能够说明一个市场的位置
注意看现在的位置占以往时间的比例, 比现在高的时间更多,还是比它低的时间更多?不要看绝对高低, 因为绝对的高低受中国的几家大公司影响很大。
顺便再看看现在美国股市的位置:
最后
人类发展到今天,看看上面的危机历史,你会发现:
怎么太平日子并不多,隔三差五有危机?
这些危机之间的时间基本可以保证:
一个人一辈子必须会“见证”不止一次的历史。
所以我们的感觉是错误的,觉得怎么又见证历史了, 觉得见证历史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情
我觉得还是因为我们历史读的不够多, 人类历史就像一个成长的孩子一样, 谁说人类不允许犯错了?犯了错误学习改正, 下一次就能够不犯错误。
比如这次各国央行如此迅速的采取救市政策释放流动性, 这是以前的各国政府那里看不到的, 这就是1930年那次10年大萧条的经验教训的结果。
既然这一次危机“不同”, 从人类的角度上讲, 我们应该感谢这次危机,
因为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犯的错误也远不足以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住,
因为这次危机, 以后的我们的子孙们,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相信人类吧。
一切都会过去的。
参考文献:
- Chronology of world oil market events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onology_of_world_oil_market_events
- Price of oil: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ce_of_oil
- Germany long-tern interest rate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germany/long-term-interest-rate
- baidu 央行基准利率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E%E8%A1%8C%E5%9F%BA%E5%87%86%E5%88%A9%E7%8E%87
- America key rates:https://countryeconomy.com/key-rates/usa
- 1929 cras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ll_Street_Crash_of_1929
- Great recess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at_Depression
- Unemployment rate: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unemployment-rate
- 1970s energy crisi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70s_energy_crisis#cite_note-NBER-26
- America average PE: https://www.multpl.com/s-p-500-pe-ratio
- P2P平台数量: 网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