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进出口贸易受影响巨大。今天就跟食材品牌观察一起来看看,近日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月越南对华出口额下降1.1%
日前,越南工贸部表示,在2019年1月,越南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越南水产品出口总值的10%,但在2020年1月,该比重降至8.9%。
印度1月份冷冻虾出口量环比下降36%
据印度工商部(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发布的初步贸易数据显示,与2019年12月相比,印度1月份的冷冻虾出口量为4.05万吨,下降了36%,较前一个月(2019年12月)减少了2.24万吨。
然而,与2019年1月同期相比,出口增长了6%。因此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季节性的降低状况。
第16届世界金枪鱼贸易会议和展览会宣布推迟
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Infofish会议宣布,原定于5月27日至29日在泰国举办的第16届世界金枪鱼贸易会议和展览会已经推迟。
据悉,该会议每两年在泰国曼谷举行一次。
三项全球顶级海产品会议宣布推迟
日前,又有三项全球顶级的海产品会议宣布推迟,其中一个是被称为“旗舰渔业展”的2020年爱尔兰船长博览会,另一项是即将于西班牙举办的食品与餐饮联合贸易展,以及乌克兰的鱼类商业展。
挪威对华三文鱼出口额较去年同比下降83%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挪威对中国的冰鲜三文鱼及其它鲜活海产出口短期内受到了影响。
从2020年伊始至今,挪威海产对华出口量共计21,360吨。其中三文鱼出口量为2,272吨。2月期间,挪威对华出口了363吨三文鱼,较去年同期下降83%。
尽管总体降幅明显,但每周的贸易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在年初之后,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恢复。
在2020年的第9周,挪威向中国出口141吨三文鱼,较第8周100吨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西班牙对华出口贸易受损严重
据西班牙媒体2月报道,受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以中国为食品出口主要对象的马拉加,出口贸易受损严重。
当地肉类公司Famadesa称,其约有100个集装箱,总价超过200万欧元的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被滞留,而因滞留而造成的货物损失只能由公司自行承担。
法国对中国出口贸易严重受阻
法国对华出口贸易也受到了阻碍。大批法国货物集装箱在疫情期间被困在各大码头、港口,无法及时卸货。由于大量农产品无法顺利输入中国市场,致其价格出现暴跌。
据悉,近期法国猪肉的价格已经从1.7欧元/公斤跌至1.45欧元/公斤(约合人民币11.25元/公斤)。
雪上加霜的是,自今年1月底以来,中法两国唯一的一条货运铁路目前也被政府紧急叫停,预计在今年4月前都将难以恢复运行。
疫情之下,法国无论是从陆路还是海路,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和考验。
意大利对华肉类出口同样受阻
此外,意大利各大城市受封城影响,意大利北部地区的肉类产品出口至中国同样受阻。
巴西对华肉类贸易磋商缓慢
南美洲的情况亦不太乐观,中国与巴西的肉类贸易磋商亦非常缓。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买家与巴西肉类供应商的谈判自1月25日起已暂停,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负责人称,巴西的禽肉和猪肉出口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他表示,新订单和合同谈判的进度均大大放缓,并预计出货可能因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而有所延迟。
阿根廷对华肉类出口贸易大幅放缓
中国牛产品进口的另一主要来源国阿根廷,对华肉类出口贸易同样大幅放缓。
据彭博社报道,港口货物处理因受疫情影响,工作人员轮班或停工等各种原因,而导致港口的货物大面积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使阿根廷和其他南美国家对中国的肉类出口几乎处于滞缓状态。
阿根廷肉类工贸商会(Ciccra)主席表示,由于本国产品出口受阻,货物交付延迟,导致收款也出现问题。
2019年阿根廷红虾捕获量较上一年减少15%
2019年,中国是阿根廷红虾最大的目的地市场。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市场需求减少。据估计,为此阿根廷今年的虾捕获量仅为21万多吨,比2018年减少约15%。
疫情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餐饮行业的命脉,也决定着进口贸易的走向。钟南山院士预计疫情将持续到四月底。
如果顺利,在新冠疫情过后,消费者对美食的渴望将得到释放,疫情后的餐饮行业,增长可期,而这也将重启食材进口业务。
因此食材品牌观察认为,现在不是“卖货”的好时机,但是进货价格走低,可以考虑。待市场恢复正常的时候便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