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萝卜投研,萝卜投研是一个选股软件,拥有海量行业数据库,监控全网研报信息,缩短信息处理成本,让你投资决策快人一步!
一、全球政策大底雏形已现
炒A股真是太难了!周二早晨起床后看到美股V型大涨的走势,对A股立马充满了信心,果然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数一度大涨超过3%,深成指也达到2.66%。
市场猜对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尾。午后澳大利200指数大跌、富时A50直线跳水、美股三大股指期货触发熔断、欧股期货跌幅扩大、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大跌等等,一大堆指数下跌的信息在电脑上弹出来,而此时A股三大指数也是一路走低,并且尾盘加速跳水。截止收盘,A股三大指数跌幅均在1.5%以上。光脚阴线预示下个交易日还有下跌动能。
有朋友感慨:“国内疫情结束了,可是股票下跌更快了,钱还没有赚到,却把自己养成了全球炒家。”“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开盘了,A股还没有来及跟着反弹,股指期货就下跌了,这让A股股民情何以堪?”
市场认为,小成者做事,大成者做势。虽然股指短期波动剧烈,但是全球政策大底已经出现了。如美联储重启金融危机时代的大杀器,推出万亿美元刺激计划,直接向美国人发钱。商业票据融资机制是缓解市场“美元荒”的最有效措施,同样澳联储通过每日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107亿澳元。还有多个国家降准降息,甚至禁止做空。
有网友感叹,看看人家救市力度多大,我们就是锤子。其实这和市场风险评估有关系,毕竟中国股市估值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政策空间比较大,工具箱丰富。银保监表示,鼓励支持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在合规前提下,增加价值投资。
从以往惯例来看,伴随政策底的出现,市场会有反弹。如2019年8月份沪指跌破2800点,2018年11月份沪指在2600点附近,都密集出台了利好政策,而且股指出现上涨。因此当前沪指在2700点附近震荡,可能会迎来利好政策的密集释放,所以当前没有必要恐慌、悲观。策略上,高抛低吸做差价,关注已经止跌的科技股。
二、A股韧性十足不惧海外股市下跌
3月9日至今,美股已经三次熔断,3月16日美股开盘即触发熔断机制,为本月第三次、史上第四次,也是美股史上最快的一次熔断。2月中旬至今,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除中国外)表现糟糕,欧美股市跌幅均超20%,进入技术性熊市。但上证综指以及深证成指表现具有韧性,期间跌幅较小。
疫情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美国经济存在衰退概率。目前已有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纽约联储周一公布报告显示,纽约州制造业指数为-21.5,为2009年以来最低。纽约联储银行衰退模型预测的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为30.73%再一次逼近2002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高点,风险值得警惕。
人民币资产确定性强,A股具有较强韧性。目前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在海外疫情仍未出现拐点,仍未确定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之时,国内目前已经向复产复工发力,加快经济恢复。与欧洲、美国、日本相比,我国的政策空间充足,经济韧性强劲,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或率先走出疫情影响。横向比较下,我国的基本面确定性更高,经济增速虽受影响,但经济增速预计依然领先全球,国内的股债不仅短期是全球的避险资产,长期来看也将会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和增值。
美股见底了,A股开始反攻:于美股,多股空债;于A股,围绕“成长-价值螺旋”,反攻。
三、基建将成为“稳增长”的主动力
中国“战疫”已经基本处于收尾阶段,“稳增长”逐渐被提上日程。然而,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现阶段靠消费和进出口拉动经济的可能性较小,投资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虽然通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基础设施总量快速扩张,但人均水平普遍较低。考虑到中国的土地面积、人口密度以及城镇化发展需要,中国的基建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此外,新基建正在起步。在数字化时代,高科技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码以及产业升级需求扩大,新基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我们测算,倘若中国的人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至发达国家标准,那么将带来67万亿的新增基建投资空间。
基建投资资金面有所改善。专项债对基建支持力度增加。2020年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接近万亿,基建投资占比40%多。我们认为,未来发行限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通胀压力下降,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更大空间。猪肉价格回落叠加油价下跌,缓解了中国一度飙升的通胀上行压力。同时,全球再度同步宽松,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基建投资虽然是提振增长的一剂“猛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用药过度的副作用。一方面,基建投资发力,将增加中国政府的债务压力,推升宏观杠杆率。另一方面,基建投资的需求与收益难以匹配,一味追求收益的过度基建可能导致大批无用投资。在备受“疫情”冲击的困局中,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基建作为短期刺激增长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