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脱贫之基。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形成产业规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
寒冬季节,盘古山镇塅仔村的蚕豆种殖基地一片繁忙。几十名女工在田间熟练地劳作着,有的在给蚕豆秧苗浇水施肥,有的在补种蚕豆秧苗,她们大多都是在家留守的妇女,因为村里的种植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2018年,塅仔村流转500亩土地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年引入萍乡市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种植产业。该公司采用循环种植的模式,夏季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冬季种植蚕豆,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双赢。“每个月有七八十户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每月给每户增加700至800元的收入,而且每年给农户每亩356元的租金,平均每户一年下来能有1000元以上租金的收入。”塅仔村第一书记肖慧荣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我县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扶贫产业。一直以来,葛坳乡塘泥村都没有规模化的种养产业。今年上半年,村里外出取经,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蛋鸡产业。目前,村里的蛋鸡养殖基地进入了丰收期。塘泥村村主任黄振财告诉记者:“我们的蛋鸡现在才刚刚开始产蛋,一个礼拜以后能达到高峰期,高峰期每天的产蛋量是10000多枚,有92户的贫困户都纳入到合作社,有8%的分红。”
产业兴则民富,近年来,我县不断壮大扶贫产业培育造血动能。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主要突破口,确立了蔬菜为首位产业,脐橙、油茶为主导产业,肉牛、肉鸡、生猪、水产等为特色产业的“1+2+N”的产业格局,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打造了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段屋梓山1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形成了于都农业产业扶贫龙头带动发展大格局。
2019年以来,我县新建蔬菜基地8498亩,肉鸡养殖基地10个面积8.4万平方,完成新造油茶林8467亩,油茶低改3200亩。在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规模基地144个,实现贫困村产业扶贫规模基地全覆盖。(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