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1日,《光明日报》7版光明视野“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看发展、强信心”专栏刊发通讯《昔日贫困户,今日养殖富》,讲述了我县罗坳镇下坪村村民邱永亮在村委会和帮扶干部的精心帮扶8 l g j ] 下走上致富路的故V 0 o y 事。本报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昔日贫困户,今日养殖富
讲述人:江西于都县罗坳镇下坪村村民邱永亮
我家原来是贫困户,生活很困难。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帮助下,我建起了1000平7 R @ 4 4 r y e L方米的养猪场,一年出栏400头生猪,不仅于2018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今! Z } h v * J年年初还在城里买了新房子,i & r Q V - g k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我家有8口人,65岁的父亲邱春喜患有高血压、痛风,母亲曹玉英患脑j H C F Z卒中后遗症,妻子周燕平四级肢体残疾、行动不便,k a ] E + ,孩子都还^ o f l 1 : u在读书,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生d : $ H . A a i活曾经过得很艰难。维持生计的同时,我一直在寻找脱贫机会。
2015年,村里的帮扶干部肖荣对我说,现在猪肉价格不错,政府还有政策支持开办养猪p 3 4场,让我有了养猪的想法。后来,村里组织我们去养猪场参观学习,我觉得有赚头,就开始尝试养猪。
因为没经验、缺技术,第一年亏了钱。很多人说:“你这样搞太冒_ E h险,还不如和我们一起去打工。”但我觉得,别人都能养好,凭什么我不行?我非得做出一番成绩来。
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知道我有难处,都鼓励我,为我家4口人申请了低保,还给我家安装了光伏、提供了生态护林员岗位。光伏发电每年收入1000多元,护林员每年收入1万多元 v Q - d -。帮扶干部还帮我联系了镇里的农业综合站提供生猪养殖技术指导,又为我申请了10万元的产业扶贫信贷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慢慢挺过了这一年。
后来,我一边向镇里的技术员学习,一边实践,养殖技术不断提 } & + ] w高,养猪场逐渐走上了正轨,也慢慢还清了贷款。2018年4月,我提出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我不仅挑起了家庭的担子,还改善了生活条件。
去年! $ * w n ^ @ f,非洲猪瘟暴发让我非常担心F [ & a e B Y。村委会和帮扶干部热心指导我,对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消毒、采取了防疫措施,确保生猪不与外界接触,做好生猪疫病监测。最终,我的猪场平安无恙,当年出栏生猪300头,一年赚了50多万元,终于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4月,于都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这让我十分高兴,I a 5 $ ? H也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来到于都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 c M * ; , x展情况时留下的嘱托:“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O , $ ) p ^ u F j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富民惠农政策,感谢一直关心惦记贫困户的帮扶干部。现在,我的猪场存栏200头肉猪。今后,我会全身心经营好养猪场,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方名荣、黄长生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