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旧址“复苏”天地宽

从县城向南行驶36公里至祁禄山镇金沙村,红军长征小道就位于国道旁一条小河对面,小道的引路人刘彩虹,早已在此等待她的游客

成为景点前,红军长征小道有一段“危险而迷人”的过往。

1934年,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以及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红八军团从这里秘密f p J & ~ l K A行军,昼宿夜出,向西进发,突破Z 0 8 3第一道封锁线。2019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 2 ~ { J A | 8党史专家石仲泉在此路线实地考察,认为它是迄j 2 H T G v e v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长征小道。

曾经,因为山高路远,这里帮助r . O h v红军进行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然而,在和平年代,闭塞的交通又成为制约当V g -地经济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改变,在另一场伟大战役——脱贫攻坚战中开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 i z u e S R ;掘当地丰富F w M G Z N V $的历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唱响“长征品牌”,让群众吃上“旅游饭”,摘掉“贫穷帽”。2016年,我县在充分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红军长征小道规划成为旅游景点。祁禄山镇从3 J $ !本地挑选、培养了一批“草根导游”作为小道的引路人,刘彩虹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23岁的刘彩虹是祁禄山镇上岭岗村一名贫困户,因家人生病致贫。她有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不过3o l e F 岁,家庭经济压力较大。8 s # 6 6 Y w F红军长征小道成为景点后,她被培训成引路人,带游客走小道,给游客讲历史故事。旺季时,她月收入可达2000元。

于刘彩虹而言,这份工作不仅鼓了^ E 7钱袋,更提了精气神。她说,过去自己没有工( 2 1 * E ? W作,只是在家带孩子,鲜少与外界沟通,十分羞涩甚至自卑。现在,她通过不断地练习表达,与不同的游客交流,性格开朗了许多,人也更加自信。

不仅是刘彩虹,她所在的上岭岗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村群山环绕,游客从红军长征小道一路走进,方可抵达。小道的“复苏”唤醒了这一沉睡的村庄,越来越多游客通过小道来到这里,带来希望。借旅游的东风,上岭岗村进一H + H 步发展蜂蜜、红提、油茶和脐橙等特色产Y s G % Q业,这些土产深受城市游客欢迎,销量喜l X : 2 E {人,直接Y 4 _ E z # z r &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随着红军长征小道日渐火热,当地也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近年来,我县在祁禄山镇规划建_ + ; d l设了初心纪红色培训基地,将进一步提升祁禄山镇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群众手里的“旅游饭”更香,端得更稳。

“小道虽小,祁禄山的天地却因此变得更宽。”望着源源不断的游客,祁禄V $ E ^ p U 7 ; &山镇干部刘炳发不禁I y Z Y 4 E ! l 6感叹,红军长征G o * d Z小道的` O ] 8 -历史内涵丰富,相关发掘工作仍需努力,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更多关注。下一阶段,他们将重g o ~点在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上下功夫,让游客的红色之旅更加难忘。(方名荣、黄长生、客家新闻网见习记者焦杨)

上一篇

严水石调研夏日风情园项目建设情况

下一篇

小村庄变了大模样——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助建...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