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属、驻县各单位: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实际,县政府决定将角背围拢屋等29处具有重要保护和利用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寻乌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将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贯B ` $彻落实“保r A f T #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 M x Y E 4 8 _ 5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L O L C $ 9 = ! ?用工作,促进我县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29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为:文物本体四周向外延伸各10米;建筑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各20米。从发文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挖掘、爆l 8 Q 5 ] y r U A破、建筑活动;不得在建筑U P A 8控制地带内建造与文物风貌不相适应的建筑物。对破坏文物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寻乌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V | S J ^ _ @ { a
附件
寻乌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位置 |
一、古建筑 |
|||
1 |
角背围拢屋 |
清顺治年间4 P B $ O |
寻乌县晨光镇金a l - H + s + M +星村 |
2 |
田堂湾王氏巨辑j q 7 I d P V 4公祠 |
清嘉庆19年(1813年) |
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 |
3 |
上津曾氏宗祠 |
清代早期 |
寻乌县罗珊乡上津村 |
4 |
司城新J e 2 ; q Y屋下刘氏公祠 |
清咸丰元年(185% O ? # o K1年) |
寻乌县晨光镇司城村 |
5 |
上车潘氏宗祠 |
清康熙46年(1707年) |
% K # 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 |
6 |
黄天栋T , I s D ~都督第 |
清代早期 |
寻乌县文峰乡长举村 |
7 |
日新塔 |
清康熙5年(1666年) |
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 |
8 |
培风塔 |
清康熙41年(1702年) |
寻乌县长宁镇石圳村 |
9+ s m ) O D I i ~ |
老鸦桥 |
C ` t n 清光绪2年(1876年) |
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村 |
10 |
菖蒲桥 |
清乾隆中期 |
寻乌县菖蒲乡铜锣村 |
11 |
功德祠桥 |
清咸丰年间 |
寻乌县澄江镇汶口村 |
12 |
宁远桥 |
r : 8 @ L ~ 明代 |
寻乌县桂竹帽镇高头村 |
13 |
圳下石拱桥 |
清代 |
|
14 |
三标石拱桥 |
清代 |
寻乌县三标乡三标村 |
15 |
西井古井 |
明代 |
寻乌县长宁镇西井巷 |
16 |
留车码头 |
清代 |
寻乌县留车镇留车村 |
二、古墓葬 |
|||
1 |
刘德熙墓 |
清道光29年(1849年) |
寻乌县晨光镇龙图村 |
l x r p ? C 22 |
吴之章墓 |
清乾隆: q Q b 1 X , n13年(1748年) |
寻乌县晨光镇司城村 |
3 |
西F A @竹山寺墓- w : h t w塔 |
明洪武5年(1. g x f e W 5 e373年) |
寻乌县文峰乡田a + n ?背村 |
4 |
狮子崖寺墓塔 |
清康熙11年(1672年) |
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 |
三、` V i / , d石刻及石窟寺 |
|||
1 |
青龙岩石窟 |
明正德年间 |
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 |
四、近现代重要 ? A M Q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1W T , , o G T p 2 |
圳下战斗旧址 |
1929年 |
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 |
2 |
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旧址 |
1929年 |
寻乌县吉潭镇圳X 0 L ;下村 |
3 |
罗福嶂会议旧址 |
1929年 |
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 |
4 |
汶口红军标语群 |
1929—1933年 |
寻乌县澄江镇汶口村 |
5 |
雁洋革命烈士纪念墓塔 |
1954年 |
寻乌县留车镇; ; B G V W l %雁洋村 |
6 |
罗陂革b v t Y ; t = w命烈士公墓 |
1977年 |
寻乌县南桥镇罗陂村 |
7 |
圳下公共食堂 |
1958年 |
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 |
8 |
车头文昌阁 |
191~ O X ` ! w9年 |
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7 j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