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溪沙?F:一棵桂花树 致富一村人

金秋十月,正是赏桂好时节。1014日,记者走进社溪镇沙?F村桂花苗木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丹桂、八月桂开得正艳,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桂花树间闻香拍照。这个远近闻名的“桂花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秃山遍野的穷山沟,通过发展桂花苗木产业,如今被列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的双赢之路。

沙?F村位于上犹县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因沙多而得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该村成为全县水土流失治理三大片区之一。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815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231人,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

2008年,沙?F村经过反复试验并赴浙江、湖南实地考察后,选准桂花苗木产业作为兴村富民之路。该村引进裕丰、赣丰、盛发三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山地,建设沙?F、埕塘、禾民坑三大桂花苗木示范基地,成立桂花苗木新型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桂花苗木产业致富。打造了丹桂、罗汉松和杨梅园等十大精品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滴灌系统,硬化了20公里环山公路,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全村桂花苗木产业规模达1.18万亩,种植桂花65万株,含盖丹桂、八月桂等30种品种,成为全省山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桂花苗木基地。得益于桂花苗木产业发展,沙?F昔日的水土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如何让贫困户从桂花产业发展中受益?该村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产业企业(大户、基地)链接贫困户就业创业,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黄帮遥、吉春香等7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提供苗木、土地流转、资金周转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发展桂花苗木产业60多亩,套种西瓜、土豆等果蔬40多亩,年产值20多万元。张茂祥、陈金全、黄名发等46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介绍到桂花苗木示范基地务工,人均月工资可达1000元以上。同时,帮助三大基地租赁35户贫困户土地230多亩,支付租金15.8万元,贫困户“坐地”即可“生财”。结合十大精品园,大力支持何盛强等6户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种养业,年产值达到20多万元。

在桂花苗木产业的带动下,沙?F村一大批贫困户逐渐摆脱了贫穷。数据显示,2015年该村脱贫1034人,2016年脱贫1036人,2017年预计40户贫困户可实现脱贫。其他村民也纷纷抢抓时机,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制作售卖桂花糕、桂花饼等“花”产品,提供包米果、九层皮等美食制作体验,吃上了“旅游饭”,踏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这几年,沙?F村90%以上的农户新建了小洋楼,近百户村民添置了小汽车,一幅生态富民、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曾红娟)

上一篇

扎实打好“六大攻坚战”

下一篇

县财政局入企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需求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