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和扶贫干部将受伤的刘斌鸿紧急送往医院
“我得赶紧回去工作,村里坑尾组的路还没有通,贫困户家里的棉被不知道还够不够,乡亲们都还等着我呢!”50岁的扶贫干部、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干部刘斌鸿,在抢救治疗的时候,躺在病床上依然对贫困户念念不忘。
12月27日下午3时左右,刘斌鸿在双溪乡大石门村坑尾组对精准扶贫对象黄太杰上户走访时摔伤,导致脚部粉碎性骨折。
“当时我离他最多有3米远,只听到‘砰’的一声,声音非常大。”双溪乡大石门村第一书记陈文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他看见当时刘斌鸿当时脚底一滑,两脚卡在石缝中,身子重重地摔在新路坎下的老路基上。边上一个尖锐的石块离他的后脑仅数厘米,几乎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随后,在同事们和农户的帮助下,刘斌鸿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
刘斌鸿挂点贫困户黄太杰家位于双溪乡大石门村坑尾组,距公路沿线近1公里。大石门村第一书记陈文海介绍道,由于各种原因,坑尾组的通组路一直没有修成,农户祖祖辈辈,都要走山路。山路山陡路滑,四周都是碎石,每次他们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实地调查,扶贫工作队找出了贫困的“病根”。由于山路车辆无法通行,不仅影响了群众的通行和安全,而且坑尾组里面大量的林地良田难以利用,蔬菜、生活用品、建材等难以运输,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就是用脚踩,我也要把这条‘脱贫路’给踩出来!”刘斌鸿斩钉截铁地说道。为了建好这条通组路,他不仅做好自己挂点贫困户的征地动员,还经常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一起,挨家挨户地给农户送慰问,做思想工作,给他们算“发展经济账”。
“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帮扶干部对我这么关照,特别是修路这种公益事业,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支持。”贫困户黄太杰动情说。在刘斌鸿的帮扶下,黄太杰发展了生态鱼养殖、果蔬种植等产业,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现得知坑尾组准备修路的消息,他不仅率先表态将无偿出让自己的土地用于道路建设,还积极动员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为了尽快加大施工进度,刘斌鸿经常和村委、第一书记聚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多方筹集资金和协调各方力量。在双溪乡政府、村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坑尾组通组路的前半段已顺利开工,不久将实现通车,道路后半段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希望刘斌鸿同志能尽快康复,等路修好了,我要和他一起走走这条‘脱贫路’,走走这条美好生活的致富路!”黄太杰的这番话,道出了广大贫困户的心声。(陈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