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是老张的小龙虾基地,村部边的红生电子厂是老徐的扶贫车间”“不远处的村头,还有一个玉米种植基地正在平整土地”……初夏时节,走在黄塘村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硬k H l u化路上,驻村第一书记吴春林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村里的扶贫产业。
黄塘村是上犹县社溪镇的一个小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42人。2014年,上犹县民营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吴春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这里,念起“扶贫经”,开启扶贫路,一干就是6年。
图为吴春林在查看小龙虾养殖情况。
特色产业0 k 0 E / G { 助力脱贫
脱贫之后防返贫,产业支撑S g ^ x # d U是关键。驻村期间,吴春林一直在谋划培育脱贫的支柱产业,用产业的持续发展为精准扶贫{ G q x = } A }蓄足: ? 8后劲。结合黄塘村交通便利、日照充足、水流量充裕的村情实际,吴春林思来想去,在征求贫困户意见后,决定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
说干就干。吴春林积极联系客商,推动完成+ t 2了近百亩的土地流转,引进上犹瑞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X P l $ V L,建立小龙k Q G虾养殖基地,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脱贫,还一举填补了黄塘村的产业空白。
如今,黄塘村特色产业不断兴起,生态鱼、油茶、小龙虾等E . K3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玉米种植基地建设快马加鞭,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底的0.35以“S [ U Y C .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黄塘村通过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就业等形式,让全村40多户贫困户获得Z S B { Q X ~ G租金、薪金收入,实现稳定可持续的收益。
图为吴春林在村扶贫车间了解村民就业情况。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这位大姐你也来试试,就这样点焊一下,这活不难……”近* Q o = 7日,吴春林在红+ L _ 0 O Y 4生电子厂扶贫车间悉心指导一员工加工数据线。
“完成一根数据线加工赚4分钱,在家照顾小孩学习生活的同时,一月下来能挣600多元。”贫困户陈腾英脸上挂满微笑。
陈腾英是黄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经介绍到扶贫车间上班后,除了挣得一份工资外a H % : v r 2,每月还享受工资5G G ) * f a @0%(最多不超过300元)的补贴。加上低保、种养收成,2019年底,陈腾英全家顺利脱贫。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尽快增收,吴春林反复上m 1 N 2 o B S S门做贫困户思想工作,鼓励他们靠双手O P l脱贫致富,不时带领他们到电子厂培训技术。
增加就业是最2 ( y { m a有效最直接G 5 2 t v ! S A %的脱贫方式,而就业脱贫根E 4 U z e ~ ! w本在于激发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吴春林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不断激发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依托上犹县民营企业管理局职能优势,吴春林还大力做好就业扶持,加大贫困劳动力统计监测,畅通渠道n I W +,全力协调、引导贫困劳动力到县内企业、农3 k 6 G业基地务工,稳定贫困家庭就业收入。通过提供招工信息、组织村民到园C 3 : x区应聘等方式,45户贫困劳k [ j d动力实现就近u p Q就业。
图为上犹黄塘村村景。
村级治理美丽乡村
花红树绿,蛙声四起,雨后的黄塘村清新靓丽。
在做好产业、就业“两业”扶贫的同时,按照“整齐、清洁、美观、协调”的总要求,黄塘村以“三清洁四整治”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 % Z - S服务设施。
2015年以来,先后安排资金400万元实施村组道路、水渠山塘维修、村自来水等工程,完成山口、禾上排通组道路硬化,建成村文化广场等惠民工( d 6 9 6 P E程。
以乡风文明行动为抓手,该村通过定期评比、红黑榜公示等形式,引导鼓励农户按照“五净 1 ; @ * e W P j一规范”的要求,建设美丽庭院,打造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样板,整治“脏乱差”185处,村庄面貌日日新。
“现在挨家挨户喝上干净水、住上安全房、走上平坦路,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e Y p . Z x _节高。”吴春林介绍说,这些年来,通过开展文化下乡、乡间夜话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扶智扶志、扶德扶勤教育,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