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成了致富田

杨华 记者崔晓燕

“秧奔小满谷奔秋”。刚刚经过雨水的滋润,日东乡东村石人背小组上圳坑散发着湿润的气息,十几名农户弯着腰、卷着裤腿站在刚没过小V v g % ! S 5腿的水田里,每个人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着秧,# ^ L 9 5不一会儿功夫,一大片b P v 3 ) 4齐整整的禾苗栽插完毕。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平整的稻田,I ! W 1 = [ m $ 6在一个月J t @ h J +前竟然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盘活土地资源

m p z x ^ m U我是日东人,之前在外创业打拼20多年,今年正月回到家乡看到很多土地都荒在那A 0 i [里,看h 5 ~ c * # @在眼里痛在心上。又遇到乡干F 8 c k部上门宣传种粮政策,要求土地不撂荒,而且因为疫情,了解到今年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滞留在家,所以我就果断组织成立了‘新天地’合作社。”日东乡新天地农机专& ^ r Y z 3业合作社理u ( ~ D 1 / s T事长张春林介绍说,U ! 4 [他虽一直r W % E m j在外创业,但始v v V = {终惦记着家乡,想为家乡的发展作点贡献,了解到种粮的政策后便决定回家乡发展种植业,在乡里的支持和帮助下,4月7日成立了“新天地”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田地平整、水稻育C = ^ + .秧、插秧、种植、收割、生产加工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共有7位股东,流转土地面积1407亩,现在还在陆续流转着,主要分布在龙井村、赣源村、陈埜村、日东w N (村等村庄,涉及近W ` X /千户农户,合作社86名成员里就有72名是贫困户,包括1名残疾人。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整理撂荒土地1407亩u M k 3 M,已种植早稻600余亩。

转变种植习惯

日东是我市边远山区乡镇,海拔高、气温较~ X l h n v n塅区和城区更低,加之经济效益驱使,全乡种植早稻的少之又少。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该乡一方面以村为单位召开小组长会、群众夜谈会,大力宣传今年粮食种植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Y * : Z d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促使群众由种经济作物向种粮食转变,仅日东村莲田改稻田就有70余亩,全乡农户自种早稻550亩。另一方面采取村委流转5 ` h ]土地、合作社领种的方式。对流转的撂荒地进行开垦,打造连片水稻种植基地,解决荒地无人种的问题,在利益分配上,由撂荒地经营权属农户得耕地地力补助、新天地合作社得五年免费经营权、村委会得100元/亩c v 2 4 l/年工作经费。

“从来没有想过,我也可以参与种粮了。”沿岗村残疾农民曾东北对记者说。他今年54岁,因为身体残疾、行走不便,以前b p ] T +只能在家做些轻松的活,或者用代步车帮人运送一J r i些杂物,主要还是依靠低保度日。新天地合作社成立以后,他被吸收为管理人员,负责, ( Y } I到工地t _ { q ~ s督促施工,顺便用代步车带些施工材v ] + r , A a料,每月至少能有3000元工资。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当地不少村民成了上班族,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增加了收入。“既为乡亲们安排了就业,又解决了合作社用工问题? Z , O,一举两得,现在早稻种上了,我心里感到高兴和踏实。”张春林开心地说。

夯实种植基础

该乡一方S ` }面通过新天地合作社对撂荒` # [ ( [ k = Q 8地的开垦,新修复耕土地的配套水渠、排洪沟、蓄水池及机耕道等农田水利设施,大大完善土地耕作n K L 3 p条件。到目前,新天地合作社新开水~ K U 1 y l渠353| : Q (50米,打通排洪沟33850米,开挖蓄水池37个,新修机耕道32130米。同时积W } _ h I极发动群众开展水利清淤工作,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增强水利设施防j } g C w p N p y汛抗旱功能。另一方面,该乡还积极向上J ~ X P . d争取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向上申报的第三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项目全部与粮食生产有关,其中直接涉及开荒基地项目6个(含到组项目),申报道路维修项目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方E B v { 9 v便农机作业和粮食生产,如日黄公路至老村里道路维修项目,方便了老村里片区粮食生产。

“日东群众之前没有种植早稻习惯,通过大力宣传- , - } F种粮好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提高了农民e N * z D种粮的积极性。今年,日东早稻种植面积达到5千多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种植任务,同时也彻底解决了撂荒问题。”日东乡乡长石向金说道。

上一篇

安远县2020年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公示

下一篇

江西代表团分组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