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山:“三苦”变“三好”宜居又宜业

石山人居环境大变样,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图为近日一批游客在丰垅村猪婆垅新村点参观。记者周建云摄

云石山喀斯特地貌本是美丽风景,但境内遍# + O f = Z野石灰石一度为当地群众带来“三苦”:吃水吃出结石病,矿车来往路基烂,矿石带来灰尘多。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推进,近年K 1 8 o } d来该乡水、路、空气这“三苦”悄然变成了“三好”,干部群众重新找到宜居宜业的感觉。

新村引客来,办起红军

“我们饮用水原来是压水井里抽,现在自来水接通了百里之外的陈石水厂,用水方便了,水质也好了,可以放心为拓展团队办好红军餐!”5月14日,云石乡丰垅村猪婆垅小组村民梁会红坐在家门口榕树下,泡茶会友聊生意。

用水问题e 3 ~ K一直是云石山乡干部群众的心病。该乡党委书记刘应金介绍,乡里推进精z 3 w % t J准扶贫时发现,60%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而且大都和吃水有关系。为此: ] Z s X V,乡里反复争取得到市里支持,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就是把日东水库的水引到了云石山,克服了路远管线长、地势东低西高等困x u r K * m U难,通过三次提泵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送到云石山。r * A现在,全乡四万多人全部吃上了“健康水”。

梁会红感慨说,“解决吃水问题,是这些年感受最大的一件事,毕竟人人都想健康!”梁会红的房子就在新建的“红色粮仓”主题公园边,现在变成小卖部,兼营“红军餐”。窗台_ & L q C 5 ?上挂着一块小牌子:红色拓展联系点。他开心地说,“去年来我们村拓展训练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每天一两百号人嘞”。

据丰垅村村支书梁俊辉介绍,团队频来还得益t 6 ( y = A - r 5于道路硬化了。云石山不但修好了村村通、村组通,而且修好了入户路,现在村里把猪婆垅打造成红色主题公园,修好了游步道。

移步矿山下,开起农家乐

“矿山整治之o o A v前,这里灰尘满天,根本不敢到这矿山脚下开农家乐!”5月14日,“万友饭店”老板X o V r / S ) . ~刘志新一边忙碌备食材,一边说起陂下村的变化。刘志新介绍说,他原来在云石山村的小集市上开饭店,去年才搬到陂下村来。

陂下村是云石山乡有名的矿业村,刘志新说的矿山整治,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村支书曾云介绍,2017年起村里大大小小32个石灰窑关闭整顿,要组建成3l Q 9 G C u %个大公司,大大小小6个石厂合并成j A ) p ? 6一个,通过公司化运作,建起了节能环保窑,废土废渣可以重新利用,矿车上路前I S S也按照国家标准处理,这样一来灰尘满天 g c j - 6的情景就得以1 ` $ A改变。村里的公路是云九公路中一段,以前修了又被矿车轧烂,加上灰尘纷纷,没k J S a W d # k人想在公路边做房子,路边人家都不敢开门窗。说起矿山之痛,村支书曾云记忆犹新,“这几年精准扶贫把全部路修好,如果不是整治矿山,村里这条公路哪能保持这么好?”

据介绍,不只是陂下村,现在全乡境内石灰窑也彻底关停。此外,万年青水泥厂这几年在国家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了全面整改,建起卫Z ] N & + 3 ]生防护林,煤堆场全封闭整改,防护区内村民搬迁,新上环保生产线,不但改变了全乡“灰尘天气”,公司效益现在已高于整改之前。陂下村矿山整治后,村民从山上来到田里,或进z w m k 7 l w城务工经M _ A 5 P ~ N u N商。该村Q ) a | m , r 5发展了大棚蔬菜105亩,烟叶260余亩,药材200亩,香芋80多亩,租地有租金,到R g = f _ ]田里做工每天能拿80元。

渠成水利兴,田野起大棚

“这么远的地方也能通上城里的自来水,我们真没想到!这样一来,吃水和灌溉就不会争水了。”黄安村的村主o R G Q $任丁群说。黄安村是云石山最西边的一个村子,通村公路经过了邻县a 8 K G e x 5 ?。村里耕地面积多,近年来Y W Y ( Q A = d产业发展不错,有烟叶320余亩,白莲90余亩,香芋90余亩,还有西瓜、脐橙,就是灌溉有时让人闹h 1 9 M心。

喀斯特地貌,平地起石山,这都决定云石山是干旱之地。黄安U D # v ! f村的灌溉用水来自三村共同的迳口水库,遇到极端天气,水库和水渠的W v x管理都成为村里的难题。村委会主任丁5 5 3 + n Z T A群介绍,今年降雨不多,水库的储水量不是非常足,村里种植户很担心用水,幸亏是城乡供水系统覆盖了全乡,当地水库全部用来灌溉,减轻大家的后顾之忧。今年春耕生产发动村民种水稻,消灭撂荒地,村民想到去年a h $秋冬干旱天u n 9 j 2 w r t气都有些担心。经干部们劝导,群众对村里水利修复和自来水供应有了底,才下定决心全面种起了水稻。

近年来,云石山乡在精准扶贫推进中大修水利,_ 4 / # r - x解决用水问题,黄安村多次申报项目,一共修复水渠3000余米,加上农田整理项目,节水能力大大提升。村民宋海娣就是看到水渠修到家门口,才流转了50余亩耕地种起了商品蔬菜。

上一篇

龙小东:持续巩固零疫情防疫成果

下一篇

县领导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分组审议讨...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