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两岸春意闹——宁都县项目建设见闻

三月的宁都,乍暖还寒。

兴泉铁路复工推进、新宁都中学主体工程竣工、童装智造产业园投入使用……穿行于梅江两岸,处处奔涌着项目建设的热潮,激荡着“追赶超越”的奋进鼓点,让人感受到风起梅江的强劲脉动。

重大项目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宁都县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紧紧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全力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复工复产,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持续用力项目建设热

3月10日,小雨淅沥。走进G319瑞金至兴国(宁都段)施工现场,轰鸣的推土机有序作业,卡车来往穿梭,工人细心地干着手中的活……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项目管理人员贺林说,虽然疫情还未结束,在宁都县发改委、宁都县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项目部合理安排,保证物资材料供给,增加施工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2月20日就已经复工。

临危不乱,以变应变,主动出击,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宁都思路明晰、决心笃定,全县上下攥紧牛鼻子,念好“项目经”,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同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复工、开工、施工。成立县疫情应急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工作组,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33条政策措施、网上办公、网上招商等措施随之出台。

长胜镇中江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平整后的农田集中连片,田块间道路畅通、沟渠相连;灌溉主渠道内,工人们正在加紧对沟渠进行硬化完善,为即将开始的春耕辛勤忙碌着。

“农时不等人,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全县42个村2个垦殖场1个畜牧良种场,2月15日就全部开工建设,确保不耽误今年的春耕备耕。”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邓聚成告诉记者。

宁都持续用力,翠微大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截至3月10日,全县11个省大中型项目和5个市重点项目均已全部开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81家,复工率达到100%。

凝聚合力推进速度快

流水线高速传动,车间工人有序分拣……位于宁都县工业园区的赣州市领旭电子有限公司正加足马力、全力生产。

复工复产涉及原材料、用工、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负责人陈启敏说:“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一线服务,每个环节都有专项工作小组快速对接,一路绿灯,2月16日企业就复产了。”

为加速推进项目复工复产,该县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队伍、一揽子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不定期开展督查,安排优秀干部到项目攻坚战中历练,激励大家比学赶超,演绎出项目推进加速度。

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黄石镇大岭村300亩蔬菜基地项目,将解决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问题。为了基地早建成,村民早受益,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农业、交通、供电等相关部门交叉作业,立体施工,加快了基地建设。

宁都还着力帮助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行机器换人,助力企业复产。

走近童装智造龙头企业巴迪小虎智能智造车间,自动化控制裁剪(发卡)、裁片、数据采集、工艺推送、车间交接、质量QC、后整包装、成品入库,整个生产环节智能化。生产总监何学强指着智能生产线说:“每天可生产童装1万件,这个车间一年产值可达2亿元。”

现在,从部门到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精准发力个性服务暖

“要不是政府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企业可能就停产了。”这两天,压在惠大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志坚心头的巨石被搬开。

因受疫情影响,企业原材料采购存在资金缺口,工行宁都支行开辟应急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了500万元贷款。彭志坚说:“这正是企业期盼的暖心服务。”

疫情防控期,如何支持项目复工复产?宁都精准发力,以“项目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精准服务,及时排忧解难。

摸清业主需要,化解节点难点。宁都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向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派驻驻点专员,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物资、用工、运输、资金等困难和问题。

在企业反映的问题中,工人返岗难成为大家的共同难题。宁都双向摸排明需求,通过进园区召开座谈会、安排帮扶挂点干部一对一征询企业,对9万余名返乡人员开展2次电话问卷调查、依托防疫网格进行摸排等,收集企业用工、劳动力就业需求,精准推送促对接,助力58家复工企业返岗4418人。

差异化服务,让各家企业如愿以偿。蒙山乳业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县里立即调配补充;赣锋锂业复产急需招一批工人,该县立即组织培训200名城乡劳动力,及时为企业输送了稳定合格适用的员工。

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宁都推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项目复工复产。(来源:赣南日报廖海峰)

上一篇

Arm处理器入侵服务器市场的另一个路径

下一篇

张北京为首的深圳市团餐行业协会一行到我县...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