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莲田富一村

盛夏时节,行走在宁都乡村,几乎村村可见荷叶田田。一池碧水,如斗篷似的叶子,上面点缀着一朵朵粉的、白的、红的花;盛开着的,半开着的,打着朵儿的,莲农们背着背篓,穿行在“绿浪”“花海”之中,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莲子,好一幅乡村美丽“丰收图”。

周敦颐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h . ?涟而不妖”。如今的宁都人也爱莲,种植白莲不仅富了口袋,也美了村庄,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赏花、消费。

白莲富了群众口袋

7月12日清早,宁都县黄石镇山梓村贫困户郭五生夫妻俩,骑着三轮车前往莲田,采摘莲蓬。

“荷花开得鲜艳,莲~ : _ Y q蓬个大饱满,是个丰收年。”郭五生站在荷田里,一边采摘莲蓬,一边乐呵呵地说,白莲是他的致富产业,特别是这两年,他种植了20多亩,每年依靠白莲增收5万多元,另外国家的扶贫政策每亩还有200元的奖O x d W F ` v Y励。

郭五生说,白莲一身都是宝,近几年,白莲的市场价格稳步上升,晒干后的白莲a @ ~ u U 1 i v u每公斤最低可卖到50元。除了白莲,莲叶晒干后可以卖给酒店烹饪菜肴,莲芯可以泡水祛火清心,莲蓬莲壳v p v = $粉碎后还可以培养食用菌,每一样都可以卖钱。

“虽然种植白莲是宁都的传统产业,但随着时G ? * R 8代的进步,白莲的种植技术9 4 E G Y也在变化。”宁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e 7 n 5 d t k长廖咸伟说,近年来,宁都在@ t . 3 L Z全县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活动,切实做好对贫困户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其中也包括白莲,通过课堂培训、集中讲解、现场示范、巡回指导等方式开展贫困户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宁都白莲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县白$ ] Q A ] { k 4莲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致富产业。

荷花美了村庄景色

东龙,宁都县田埠乡的一个边远村落Y K p,拥有“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等名片。

走进东} y O r j F x U龙,凭高眺望,村内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翠绿的荷叶、粉红的莲花,将古老的祠堂包围了起来,一幅江南山水画徐徐展开,令q ) p A B i人流连忘返。

“倘若古建筑缺少了这红花绿叶的衬托,那我们的画就显得有些单调了。”宁都县美术协会主席彭日峰说,他时常背着画夹到东龙村写生,而他最喜欢夏天的东龙,因为古建筑配荷花,风景别样* B A美。

周末,携三五好友,驱车从宁都q { = A县城出发,一路向北,远离尘嚣,逐[ n n [ 4 _ d梦前行,不到一个小时的& T { $车程就来到( X ^ s / W安静祥和的千年古村——东山坝镇小源村。迈着轻松的步子,踏着青石板,穿过古村小巷,但见村中百亩荷塘碧叶接天,红花映日,行走其间,可见荷花迎风摇曳,水中鱼儿嬉戏,空中鹭鸟翔集,彷如世外桃源。

“在小源村,可租一艘小船,携家人孩子,乘舟赏花,体验竹筏小舟的摇曳风情。”从宁都县城来此游玩的廖鸿鹏说,早就听说小源的荷花特别美,所以,趁着周末带着老婆孩子来玩C Y ( q 0,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不仅卖) X 1 t E % -白莲,@ D y [ f f还卖风景。”j x ) O #小源村村民曾天保说。

P 5 ( 4 E S源村生态优美。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实施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靓丽E ! i M k d G,还成立了小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游客日渐增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夏日的宁都,一池池 K * Y Z R 9荷花,如约绽放,把一个个村庄扮得分外妖娆。生活在“画”里的村民,依靠这美丽景色,正阔步迈向小康生m : Q A $ o ^ O活。(曾嵘峰、余书福)

上一篇

龙南市嘉华气体厂年产20万瓶溶解乙炔及二氧化硫等工业气体充装项目(退城入园项目)环境信息公示

下一篇

我县开展全县职工无偿献血公益活动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