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出台政策防止耕地抛荒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做好防止耕地抛荒工作的通知》和《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县出台政策,防止耕地抛荒,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大“单改双”和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鼓励发展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对种植水稻的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县财政给予奖补。奖补资金在插秧后即时核查,核查完立即发放。①对种植双季稻300亩以上(含300亩)的,早稻奖补200元/亩,晚稻奖补100元/亩种植双季稻100亩至300亩(不含300亩)的,早稻奖补180元/亩,晚稻奖补80元/亩种植双季稻20亩至100亩(不含100亩)的,早稻奖补160元/亩,晚稻奖补60元/亩种植双季稻20亩(不含20亩)以下的,早稻奖补140元/亩,晚稻奖补40元/亩。本款规定的奖补在持续种植水稻的情况下连续奖补3年。②对贫困户种植水稻的纳入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双季稻奖补400元/亩,早稻奖补300元/亩,晚稻奖补100元/亩,最高奖补不超过4000元。超过4000元奖补的,按本款①条的规定进行奖补。③对抛荒耕地进行开荒复垦种植双季稻的,一次性奖补开荒复垦费200元/亩。④对村集体流转耕地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并种植了双季稻的,一次性奖励村集体50元/亩。⑤支持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新购农机和开展农事、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进行奖补,奖补政策另行制定。 

  落实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措施。强化惠农资金监管,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政策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实行抛荒地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相挂钩的原则,对弃耕抛荒超过两年(含两年的耕地,暂停该地块抛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待复耕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完善稻谷补贴,坚持“谁种植补贴谁”的原则,及时将稻谷补贴资金落实到种植户。 

  落实水稻种植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协调银行和保险机构增强服务粮食生产意识。引导银行机构探索创新开发或用好各类涉农信贷产品,给粮食生产类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和种粮户信贷支持,优先办理与政府合作的各类涉农信贷通;政策性农业保险承办机构主动迅速做好水稻保险业务的宣传、防灾防损、承保、查勘定损及理赔工作,做到应赔尽赔,为粮食生产做好保险保障。 

  整合资金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从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修复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做到向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倾斜、向抛荒耕地集中区倾斜、向灌溉条件较差和边远山区倾斜,优先集中用于水稻种植区域。 

    

  制定出台管理措施,坚决制止耕地抛荒。 

  对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抛荒耕地2年以上既不复耕又不同意流转的,由原发包方终止其承包经营合同,无偿收回发包的耕地,塌方、泥石流等原因自然灾害造成抛荒的除外。 

  对因弃农经商、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抛荒的,由村集体流转给有耕种能力的主体耕种,或采取托管服务、代耕代种等方式耕种。对承包农户进城落户的,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转让承包经营权或将承包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因家庭成员全部死亡而导致承包方消亡的,村集体应当依法收回承包地。 

  鼓励镇、村两级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运行,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推进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村集体流转或收回抛荒耕地的收益归村级集体所有。(蔡辉、钟盈霞) 

上一篇

《一次别离》这个镜头绝了!这部8.3分伊朗电影不简单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两个王朝,历史课本中基本不提,不是秦隋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