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余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通盘考虑,按照“因村施策、一村一策,依法依规、统筹推进,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强化管理) S % C z g l A a、规范运营”的原则,7 K w - 0 Q w (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南安镇针对强村“拉大车”,富村“睡大觉”,穷村“瞪眼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引导,富村帮带穷村、共同投资强村发展壮大产业,实现共建共享、比翼齐飞。G 4 * s q b
南安镇位于大余县中心城区,总人口2.6万,辖9个行政村。位于南安镇南部的新华村,地处县工业园区,323国道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光伏发电、集体土地、林地流转和办公场所、标准厂房出租为主,产业实力较强,但“小马拉大车”规模有限。H ? S s新珠村、新安村、新民村等富村缺少投资途径,资金在账上“睡大觉”。建设村、花园村等弱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经营性收入较少,常常“吃不饱”。针对穷村缺资金、富村缺产业等情况,南安镇探索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道路,以新华村为主体,其余8个村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新华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经营,带动全镇村级集体“比翼齐飞”。
针对穷村缺资金、富村缺产业等情况,南安镇探索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道路,以新华村为主体,其余8个村共同出资,注册- % i 1 m M成立新华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k n t . } &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经营,带动全镇村级集体“比翼齐飞”。
2016年南安L 7 : D 6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5.3万元,2019年经营性收入284.37万元。2020年,标准厂房建成出租后可增G m K i L 5 [ ,收170.69万元/年,其中新华村可增收130万元/年,带动其他8个村增收5万元/年,全镇9个村经营性收入预计473.82万元。
主要做法
富村引领。2017年,新华村利用地处县工业园区和整村拆迁补偿资金较多优势,整合村民闲置资金,以“村集体+村民”形式,注册成立新华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参与竞拍新华工业园小区稀金谷“双创”金融中心西侧36.09亩工业用地地块的公开出让,最终以230万元的价格拍得该宗地块,用于规划建设标准厂房44017.26平方米。
集资共建。南安镇党委在9个村达成共8 ; Q e * W识的基础上,采取b l ,富村帮带穷村、共同投资发展壮大产业的方式,引导其余8个村. r ? !按每村50万元标准入股新华村建设标准厂房。自有资金不足的村,向新安村等“富村”无息借款,并以标准厂房分红还款。通过跨村合作,优% d H ] M z b化了资源配置,b G D & z实现9个村的联动发展。
利益共享。新华标准厂房项目包含综合楼一栋,宿舍楼一栋,标准厂房六栋,分两期建成,一期建综合楼一栋,标准厂房二栋,面积约17780平方米。各村投资入股资金在标准厂房尚未全部出租产生效益期间,由新华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按年息4%计息,每年12月底一次性打入新华村委会账户J I U # ` 9 6,再按投资入股资金h n u n m比例转入各村账户,确保每村每年有2万元入账Q i n y;标准厂房建好并全部出租期间,按投资入股资金进行利润分配,新华村委会保证入股的各村前三年每年按10%租金利润分红。并明确正式出租三年后,各村如有更好投资渠道,可退回入股本金。按照目前园区标准厂房8元/平方米的出租行情,仅此一2 z 1 D y项每村每x ) 2 - c ; t O :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
大余县南安镇“共 N A * { - r s建共享、比翼齐飞”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强村产业壮大和富村、穷村造血增收的双重效益。这个案例启示我们,要结合各村实际,充分考虑交通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明星村”“中心村”资源,把区域内各村集体作为一个整体,让“弱村”搭上“强村”的发展“快车”,实m y E e A S n :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z 6 r T + U W,形成规模化、集8 y | # P .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u @ ^ f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