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四周一望满眼苍翠:曾经满目疮痍的山体已披上新绿,一株株红枫迎风伫立,地面沉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基S ^ e W 8 & E u本消除,受污染而绝收的农田已恢复耕作。
/ T M r ; + y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采,属国有矿山,上世纪90年代末停止开采。2006年受稀土价h b 8 z I N格上涨等# ^ h h 7利益驱动E ? Z Q K Y,不法分子开始对该稀土矿区进行非法盗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剩下一片废弃G 6 ` F矿山。
“每当暴雨或持续强降雨时,大雨冲刷着泥土,将地表的土壤全部洗刷干净,还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和山体滑坡等。”当地村民告诉笔者。该矿山采用池浸、堆浸工艺开采,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让废弃矿山再现山水绿意,2017年大余县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整合地方配套资金z a D D 8 6,投Q = ; /入约5000万元,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示范。
“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面积约0.8平方公里,根据区域内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将治理区域分为核心区0.2平方公里和外围区0.6平方公里。”大余县山水林田湖草办公室干部廖虹说,核心区通过覆土绿化、截水拦沙等方式,整治地形16万余立方米I d i n R { f,修建排水沟9N y j ( I # C000多米、沉沙池2] X = *1个R t G B i,植草约17.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改善了地形地貌景观。
据廖虹介绍,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属梅关景区范围,外围区0.6平方公里的项目建设已纳入梅关- 0 I F w H古驿道景区项目建设子项目的庾岭风情园。该项目2 & L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受污染成林差的树种改造和补植,目前已种植4000余株银杏,红枫和竹柏各千余株。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近年来,大余县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a o Y D @ S X } }和造林建设。目前,该县累计完O N - $成矿山复绿面积6500余亩、矿山治理面积4800余亩。曾经的荒山,如今摇身一Z m _ h变成了山s 2 2 x . e D n s水绿洲、生态景区。
昔日废矿区 今朝绿满山
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